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美國債市震盪未歇 未來走勢三大關鍵浮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債市震盪未歇 未來走勢三大關鍵浮現​(圖:shutterstock)
美國債市震盪未歇 未來走勢三大關鍵浮現​(圖:shutterstock)

陸媒《財經》雜誌周四 (8 日) 發表評論文章,認為未來美債市場將呈現「殖利率雙向波動加劇、存續期利差擴大、安全資產屬性受質疑」三大特徵,其震盪效應恐牽動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性。

這篇由王瑤和張明撰寫的文章指出,自川普政府於 2025 年 4 月 2 日公佈超預期的「對等關稅」政策以來,美國國債市場出現了大幅震盪。

文章從兩個主要方面描述了當前的市場震盪現象:

市場需求減弱:這體現在海外投資者持有意願下降,拋售行為頻繁,以及新買家購買熱情顯著降溫。根據文章引用的數據,自 2025 年 3 月以來,外資對美國債券 ETF 的操作已轉為淨賣出,尤其在 4 月 2 日關稅政策後,拋售速度明顯加快。紐約梅隆銀行的數據也顯示,4 月 4 日以來外資拋售美國國債的規模創下近年來最劇烈的單周紀錄。此外,文章提到近期國債拍賣中,一級交易商的認購份額顯著增加,而其他潛在買家(如間接投標人)的參與度下降,反映出市場整體需求的疲軟。

殖利率曲線更趨陡峭:自關稅政策以來,長期美國國債殖利率的波動比短期更劇烈,甚至出現相反的變動趨勢。文章提供了具體數據,顯示從 4 月 2 日至 5 月 1 日,10 年期和 30 年期國債殖利率經歷了先下行、後快速飆升再回落的過程,而 2 年期國債殖利率則呈波動下降趨勢。這種分化導致 10 年期 - 2 年期和 30 年期 - 2 年期國債期限利差顯著增加。

美債大幅波動因素

文章進一步闡述了影響本次美國國債市場大幅波動的因素,認為除了宏觀經濟、貨幣政策、供需博弈等傳統因素外,美國國債市場聲譽的降低也起到了顯著作用。

宏觀經濟因素:文章認為波動與美國的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密切相關。初期殖利率快速下行源於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衰退預期,多個國際機構下調了美國 2025 年經濟增長預期並調高了衰退概率。

衰退預期導致資金湧入被視為避險資產的美國國債,推高價格、壓低殖利率。隨後殖利率上行則反映了市場對美國高通膨率的擔憂,關稅政策被認為會進一步推升通膨,多個報告預計關稅會提高美國通膨水平 1-3%。文章指出,目前美國面臨的「停滯性通膨」困境對殖利率產生了相反影響,使其呈現先升後降的變動趨勢。

政策因素:文章指出美國國債殖利率受貨幣政策直接影響。儘管美國已進入降息週期,但高通膨風險和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增加了美聯儲未來降息路徑的不確定性。川普公開施壓要求盡快降息,但美聯儲更關注長期穩定,降息節奏偏慢。這種不確定性不僅影響殖利率下行,也導致期限結構分化,使殖利率曲線更加陡峭。

供需因素:供給端,美國財政赤字擴大導致國債供給迅速增加,公共債務負擔持續加重。需求端,增長未能與供給同步,導致市場深度下降。這種供需失衡是推動殖利率上行的重要因素。

文章特別提到,快速、劇烈的抛售壓力與市場的流動性衝擊密切相關,尤其來自高槓桿對沖基金。這些基金廣泛採用的「基差交易」策略,在近期市場波動加劇、現券價格急劇下跌時,被迫大規模平倉,形成了惡性循環,顯著放大了長端殖利率的上行幅度。

市場聲譽因素:文章強調,美國國債長期作為避險港的屬性在此次震盪中受到質疑。川普的關稅政策使美國成為風險源頭。川普的領導風格和決策模式被認為損害了美國的國家信用。市場流傳的「海湖莊園協議」草案,提出將大量國債轉換為超長期零息債,被視為變相「賴帳」,進一步動搖了市場對美國國債的信任,並加速了各經濟體的去美元化進程。

文章還提到,美國國內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引發償債擔憂,疊加單邊主義和貿易戰等因素,都削弱了美國國債的避險屬性。同時,全球經濟多元化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避險選擇。此次殖利率飆升伴隨美元下跌,顯示全球對美元資產信任度降低。

美債市場未來可能走勢

文章對美國國債市場的未來走勢進行了預期:

1. 殖利率波動性加劇,同時面臨上行和下行壓力。上行壓力主要來自通膨預期加強(關稅推升)和供大於求(赤字增加供給、外資需求減少,尤其是日本和中國大陸)。下行壓力來自經濟衰退風險(關稅衝擊加劇)和美聯儲可能降息的可能性。未來的變化將高度依賴降息預期的邊際變化。

2. 期限利差增加,殖利率曲線更趨陡峭化。長端利率綜合反映經濟增長、通膨和流動性預期,關稅政策可能推高通膨預期但令長期增長悲觀,推升長端殖利率。短端利率更多反映流動性,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使投資者偏好流動性強的短期國債,壓低短端殖利率。

3. 國債安全資產屬性受質疑。內外部因素(高債務、單邊政策、去美元化、替代資產出現等)都在降低美國國債的避險屬性。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