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內公布藥品關稅!川普簽署行政命令推動藥品回流美國

為強化美國國內製藥能力,美國總統川普於週一(6 日)簽署行政命令,激勵處方藥在美國境內生產。此外,川普還表示,將在未來兩週內宣布對進口藥品加徵關稅的政策。
根據白宮發布的資料,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刪除不必要的規定、簡化審查流程,並與藥廠合作,在工廠正式運作前提供早期技術支援,以縮短建廠時程。
除 FDA 外,川普也下令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加速藥廠與相關設施的建設審查,並要求各聯邦機構設立單一窗口統籌申請程序,由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OMB)提供協助,全面推動藥品製造回流。
川普指出,美國對外國製藥的高度依賴構成國安風險,主張透過關稅與政策干預來確保藥品供應安全。他表示:「我們不希望在戰爭或危機中還得依賴外國藥品,我們要能自己生產。」
FDA 局長 Marty Makary 說,該行政命令將使 FDA 在資源不增加的情況下,能夠執行更多藥廠查驗,並對外國藥廠進行突擊查核,以取代原本預先通知的檢查制度。
Makary 批評,現行制度對美國藥廠更嚴格,而外國藥廠則享有「預約查廠」的特權,形成不公平的競爭,而此命令正式要糾正監管標準不一致的問題。
此外,川普也強調,將於兩週內公布針對進口藥品的關稅措施。為降低政策風險,包括禮來 (LLY-US) 、嬌生 (JNJ-US) 與艾伯維 (ABBV-US) 等藥廠已加碼投資美國本土生產。
儘管部分藥廠響應政策,但輝瑞 (PFE-US) 執行長 Albert Bourla 則指出,關稅威脅已影響公司在美國的研發與製造投資決策,顯示產業內部出現分歧聲音。
FDA 則指出,近幾十年來,美國國內製藥業顯著萎縮,多數藥品的活性原料(API)已轉移至中國等成本較低的國家,導致供應鏈高度依賴海外生產。
根據顧問公司 EY 數據,2023 年美國藥品進口總額達 2030 億美元,其中高達 73% 來自歐洲,主要輸出國為愛爾蘭、德國與瑞士。
資料分析機構 GlobalData 指出,藥品生產回流可提升供應鏈韌性、降低斷鏈風險,但也可能推高製造成本與藥價,恐引發大眾對藥品負擔的疑慮。
若美國正式對藥品加徵關稅,將對全球藥品產業帶來重大衝擊。美國每年藥品進口額超過 2,000 億美元,預計歐洲藥廠、印度製藥商與中國醫療器材製造商都將遭受最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