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關稅戰贏家

文.洪寶山
3 月 31 日加權指數大跌 906.99 點、-4.2%,收在 20695.9 點,跳空下跌的實體長黑K,短線上的第三個空方缺口,下方距離 2022 年國安基金進場的 12629 低點上漲以來的長期上升趨勢線支撐不遠,清明過後,該變盤向上了吧?
軟土深掘台積電 貪得無厭沒良心
整個三月份跌了 - 10.23%,台積電自從魏哲家在白宮宣布 1650 億美元的擴大投資後,三月份累積 - 12.5% 跌幅,統計自 2020 年爆發 COVID-19 疫情以來,只有 2022 年六月與九月分別下跌 - 15%、-16.44% 可以相比,當年是因為受到烏俄戰爭與中國動態清零防疫措施影響,今年是股民對美國的對台措施感到失望而投下賭爛票。
先是保護費說,然後繳了 1650 億美元的當天,竟在背後捅了一刀─別想拿剩餘的晶片補貼 32-33 億美元,錯愕之際,又來一個合資救英特爾的傳言,台語那句話怎麼說的─「軟土深掘」,同時間還不斷的逼吞 GDP 10% 的國防預算 (2.5 兆元台幣),結果川普上節目幫台積電加碼到投資二千億美元,搞得台積電發新聞稿澄清,重申 1650 億美元,看熱鬧的外資主動的幫忙解釋,英特爾分割晶圓代工部門,連帶的封裝廠也要台積電一起打包─真會聯想。
清明時節雨紛紛 股民套牢欲斷魂
但問題是股民寧可信其有,台積電的年均線支撐就這樣被跌破,3 月 31 日收盤 910 元,二奈米廠擴產典禮也止不住賣壓,只因為上繳了 1650 億美元,還得努力跟白宮溝通晶片免加徵關稅。感覺上 1650 億美元只換來賴總統的拒統 17 條,好在至少有換到「台美外交直達天聽」,不然現在連努力溝通晶片免課稅的份也沒有,股民們的心情,就像粉絲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道這次台積電股東會上,小股東會怎麼開砲。
股民一定覺得很悶,怎麼上繳了 1650 億美元還躲不過 4 月 2 日的川普全球對等關稅上路呢?保護費繳了,還要繳關稅?川普 3 月 28 日去佛羅里達州的路上對記者說,對與其他國家達成關稅協議持一定開放態度,但他暗示任何協議都將在 4 月 2 日關稅措施生效後達成。所以股民也別失望,台積電被豁免關稅的機會還是存在著,因為台積電的技術內有 10% 來自美國。
汽車加稅超霸氣 不准轉嫁消費者
川普優先處理汽車業 (整車和卡車) 的 25% 關稅,根據 Cox Automotive 估計,美國最暢銷的 50 款車型中,有一半將直接受到關稅的影響。即使是美國本土生產的汽車也可能大幅價格上漲,25% 的關稅可能會使本地製造的汽車成本在任何抵消之前增加約 3000-8000 美元,對業者來說,當然是轉嫁給消費者,但川普就是霸氣,不准業者漲價。
所以美國股民也很悶,通用汽車和福特在 3 月 27 日分別下跌 7.4% 和 3.9%,摩根大通大幅調降汽車業的評級和估值,理由是獲利風險「重大」。最大輸家將是日本和南韓,這兩國占美國進口汽車的三分之一,以北美以外地區來看,比例更高達三分之二 (墨西哥和加拿大雖然也受關稅波及,但將獲得部分豁免。)。本田汽車上周下跌 - 9.22%,豐田汽車跌 - 6.1%。
對等關稅先讓步 歐洲打算給清單
面對 4 月 2 日的對等關稅,目前歐洲已經提出讓步,計畫制定「讓步清單」,根據川普透露:「歐盟已經同意將汽車關稅降至 2.5%,跟美國一樣的水準。」而印度、英國也發出示好信號,加拿大尚未發出相關信號。
表面上,關稅戰似乎讓美國汽車業 MAGA,但彭博專欄作家 David Fickling 認為,川普 25% 關稅恐將破壞支撐非紅供應鏈的脆弱關係,形同確立未來由中國主宰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地位。
汽車供鏈將重組 加日歐盟恐反制
關鍵在電池,中國有全球最大的電池公司─寧德時代,美國的通用汽車、福特和 Stellantis 都分別和南韓三大電池公司合作生產電動車電池,特斯拉則和日本的 Panasonic 合作,對等關稅將間接造成美國電動車業者成本提高,削弱與中國電動車業者的競爭力。
全球汽車供應鏈將被迫重組,高度依賴北美一體化生產的車企,如加拿大組裝的雪佛蘭、墨西哥代工的日系車被迫調整布局,可能加速產業轉移。雖然歐盟可能暫時讓步,但如果川普得寸進尺,加拿大、歐盟、日本等國家恐將團結反制,可能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關稅戰是雙面刃,美國前財政部官員加里.赫夫鮑爾表示,美國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將出現大規模裁員。
來源:《理財周刊》1284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