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需求持續攀升 統振、東聯互動營運穩增長

台灣勞動市場受人口結構老化等因素影響,對移工需求持續增加,法規提高年度匯款上限,持續帶動跨境金流商機持續蓬勃發展。
【文/黃俊超】
台灣二○二四年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為三三九八三美元,已超越日本的三二八五九美元,並逼近韓國的三六一三二美元,主計總處認為,若未來四年經濟成長率持穩三%且匯率穩定,二八年將可達四萬美元;此外,去年失業率僅三.三八%,為二四年來新低,且據統計,台灣求供倍數為一.六八倍,即每個求職者平均有一.六八個工作機會,人力供需狀況出現失衡,而更貼近的說法應該是不平均。
台灣已於一八年進入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二六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老化,勞動參與率約在六成左右,加上本地勞動力供給受限,即就業傾向改變,對基層工作意願相對較低,尤其我國電子產業表現亮眼,加上通貨膨脹等狀況,人力成本壓力增加,技術升級需求提升,服務業擴張,聘雇外籍移工已成為企業營運重要策略之一。
進入超高齡化社會
自一九八九年我國制定外籍勞工引進政策起,至今年初人數約當八二萬人,其中以「三K」行業專案三五.五萬人最多;所謂的三K指的是危險、辛苦與骯髒產業,主因為隨著GDP成長與人口結構轉變,國人多不願屈就相關工作,產業面臨缺工、人才斷層且年齡老化等問題,縱然業者努力改善環境並提升製程,政府也推出協助措施,然需求仍是遠高於供給。
台灣外籍移工主要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與泰國,印尼三○.四萬人、占比三七.二%居冠,越南二八.一萬人、三四.四%居次,菲律賓十六萬人也逼近兩成。政府為提升留台意願,實施移工留才久用方案,調升薪資與福利,勞動部期望於二○三○年達成留用十四萬名外國中階技術人力目標,另也調整家庭幫傭與看護工薪資。
至去年九月底,經金管會許可經營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的公司共有四家,包括統振、東聯互動、數位至匯及美家人力資源,提供外籍移工合法且便捷的管道,將薪資匯回母國,降低非法匯兌風險。
考量移工年度薪資已接近政府規定的海外年度累計匯款額度上限,金管會於二四年十二月公告修正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管理辦法,由四○萬元調高至五○萬元,以符合外籍中階技術人力薪資匯款需求。
於二○一七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即俗稱的監理沙盒,主要功能在於促進負責任創新,提供業者在較低監理密度但具備條件限制之範圍,統振與易安聯辦理外籍移工匯款,統振於二○二一年十月取得金管會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款執照,易安聯為港商,曾申請但遭駁回,東聯互動則於二○二二年取得執照。
政府修法移工管理制度
統振以代理東芝電池起家,於代理台灣大哥大預付卡期間,接觸勞工市場而開啟新局,並於二○二○年出售統達、二二年出售達振股權,目前已是台灣最大移工匯兌服務公司,移工跨境匯兌、預付卡代理與服務為核心的營收比重,占整體營收逾七五%,另二五%為商品流通貿易事業。手握 Quick Pay App 有效會員數約莫四○萬人,即每三位移工至少就有一人是客戶。(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34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