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中國企業逆風突圍利器 可能有助減輕部分關稅影響

Tag
美媒《CNBC》周三 (26 日) 報導,面對美國關稅威脅時,中國企業逐漸轉向人工智慧 (AI) 技術來減輕經濟壓力,並創造新的收入來源。與川普第一任期相比,隨著生成式 AI 的興起,這一變化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新的希望。
過去兩周來,中國企業紛紛宣布新的 AI 產品或展示他們如何運用這項技術賺錢。例如:
- 快手 (01024-HK)(KSHTY-US) 於本周二表示,其 AI 影片生成工具「Kling」自去年夏季推出以來,已經賺逾人民幣 1 億元 (約 1,378 萬美元)。
- 騰訊 (00700-HK) 上周更新其 AI 模型,提升 3D 視覺生成技術,可應用於遊戲或 3D 列印,並推出了全版本的「混元 T1 推理模型」。幾周前,騰訊還將 T1 與其聊天機器人應用「元寶」進行整合。根據騰訊的數據,元寶的日活躍用戶在一個月內激增 20 倍。
- 百度 (BIDU-US)(09888-HK) 則於本周一推出讓用戶透過對話式提示來構建網站和簡單遊戲的工具。
- 瀏覽器 Opera 母公司崑崙科技也在本周升級了其音樂生成 AI 應用程式「Mureka」。
自動駕駛軟體公司元戎啟行 (DeepRoute.ai) 執行長周光 (Maxwell Zhou) 受訪時表示,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中國在「實體」AI 領域擁有龐大的優勢,因為中國擁有大量能夠收集寶貴數據的機械設備,這些數據可用來訓練行業特定的 AI 模型。
元戎啟行成立於 2019 年,並於上周宣布正在建立一個自動化配送系統,允許用戶透過簡單的語音命令發送包裹,例如「從這家店取咖啡並送到公寓」。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哪些 AI 公司最終會取得成功,但分析師預期,中國企業在 AI 應用的幫助下,將更有可能取得卓越成就。AI 工具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經濟放緩帶來的影響。
中國資產管理公司的全球資本投資策略師丁文杰 (Ding Wenjie) 表示,隨著 AI 技術的加速發展,市場對中國企業獲利成長的預期也在上升。他表示,獲利表現將成為判斷經濟是否真的回升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的壓力下。
高盛在 2 月初預估,以港元計算,美國對中國商品的 20% 關稅將使中國企業的獲利下降 5%。
然而,對於美中兩國來說,問題不僅限於關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 (Thomas Friedman) 在訪問中國後表示,美中兩國領袖急需討論的並非關稅或台灣問題,而是 AI 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