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公布新專利 LFP電池成本要贏中國了?

特斯拉 (TSLA-US) 近期公布了一項令人矚目的陰極生產專利,揭示了其在 LFP 磷酸鐵鋰電池技術上的最新突破。
此專利於 2025 年 1 月公開,顯示特斯拉開發出一套創新的生產流程,不僅能大幅降低製造成本,還可能使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低於中國未受關稅限制的產品。這項消息無疑將對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特斯拉早在 2020 年的電池日上就預告將革新陰極材料的生產方式。當時該公司指出,傳統的陰極製造過程需要使用酸性物質,且會產生大量廢水,成本高且環境負擔沉重。
據特斯拉的說法,其新流程預計將成本降低 76%,並實現零廢水排放。如今,這項專利細節終於曝光,外界得以一窺其實現目標的具體技術路徑。
根據專利內容,特斯拉的磷酸鋰鐵陰極生產流程採用了噴霧造粒技術,並結合一體化混合及廢料循環再利用的設計。
相較於傳統流程,此方法跳過了化學廠預製金屬硫酸鹽的步驟,直接將原料投入混合槽製成均勻漿料,再透過噴霧乾燥一步完成乾燥和顆粒成型。
這不僅省去了分離、清洗和過濾等多道繁瑣工序,還能將廢棄物重新投入生產線,大幅減少水資源消耗和廢棄物處理成本。
專家分析,傳統陰極生產每天製造 6.5 噸材料需要消耗約 9.9 萬公升水,產生含重金屬的廢水和粉塵,還需額外投資廢水處理設施。而特斯拉的新流程幾乎無需獨立的廢水處理系統,且能接受多種金屬化合物作為原料,彈性更高,供應鏈管理也更有彈性。
曾在特斯拉擔任動力和能源工程資深副總裁的巴格利諾表示,如果這套流程全面量產,其成本將低於中國未加關稅的磷酸鐵鋰材料。這顯示出特斯拉在價格競爭上的強大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已在德州超級工廠部署了相關設備,包括壓石機和窯爐。市場人士認為,這項技術對特斯拉的戰略意義重大。目前中國憑藉著先進的磷酸鋰技術和低成本優勢,幾乎壟斷了全球 95% 以上的磷酸鋰電池市場,特斯拉也長期依賴中國供應商,如寧德時代。
然而,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及美國對本土製造的稅收優惠政策,特斯拉正加速供應鏈在地化。此專利若成功商用,將使特斯拉減少對中國進口電池的依賴,並在價格上與中國的競爭者拉開差距。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 2022 年的調查,中國的磷酸鋰電池組成全球最低,但考慮到運輸和關稅費用,進口價格難以壓低。特斯拉若能透過自有技術在美國生產低成本的磷酸鐵鋰電池,不僅可以享受政策紅利,還能進一步壓低車輛售價,推動電動車普及。
分析師預估,特斯拉可能在 2025 年啟動試產,並在 2026 年實現大規模量產,很有可能應用於 Cyber truck 等新車型。
不過,專家也指出,儘管特斯拉的流程具備潛在優勢,但中國製造商的技術進步不容小覷。目前,中國主流磷酸鋰鐵生產已採用類似的噴霧乾燥技術,成本控制極具競爭力。特斯拉的創新雖可能在短期內領先,但要獲得長期優勢,仍需更高的執行效率和更多技術創新。
這次技術進步說明,特斯拉正在堅定執行垂直整合策略。從馬達、自動駕駛到電池生產,特斯拉正逐步掌握電動車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可望進一步提升其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