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AI大模型驅動下 小鵬等中國新能源車廠正在雲端加速智能創新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AI大模型驅動下 小鵬等中國新能源車廠正在雲端加速智能創新(圖:Shutterstock)
AI大模型驅動下 小鵬等中國新能源車廠正在雲端加速智能創新(圖:Shutterstock)

近年各行告業雲端運算使用量成長放緩,但隨著電動車加速發展,汽車產業貢獻了新增量,在今年 AI 大模型驅動下,端到端成為最受業界關注的自駕解決方案,它同樣遵循 Scaling Law 的規則,又帶來「用雲量」的大幅成長。

《鈦媒體》報導,過去的自動駕駛依賴人類演算法設定規則,儘管編寫了大量代碼,仍難以應對所有駕駛場景,但現在汽車行業採用端到端大模型技術,通過學習海量的人類駕駛視覺數據,AI 模型已超越大多數司機的駕駛能力。

在 2024 年雲棲大會的主論壇上,小鵬 (09868-HK) 董事長兼執行長何小鵬也提到,未來汽車將有幾個很大的變化,一是生產能力,二是銷售方式。軟體和硬體的規模經濟加上生態,一旦合併到一起,中國汽車有機會換一個賽道,出現全球性汽車公司,但會比較少,下一階段是看誰能夠每年生產和銷售 100 萬輛全 AI 汽車。

目前,汽車產業和雲端計算產業行至同一個交叉路口,他們都真正想要贏得通向未來的門票,而一個頗為值得思考的「巧合」是,從阿里雲內部層面,去年該公司確定了「AI 驅動、公共雲優先」的戰略,從客戶層面,今年相當比例的新增用雲需求,都來自 AI 和公共雲,或者說是二者合二為一的需求,這在汽車行業體現得尤為明顯。

車廠此前對於公共雲存在一種慣性避讓,特別是一些有歷史 IT 包袱的車廠,如今產業現實證明,只要有足夠大的推力,車廠擁抱公共雲並沒有根本阻礙。

根據 IDC 最新發佈的《中國汽車雲市場(2023 下半年)跟蹤》報告,汽車業去年下半年已在控制公有雲支出的增長,並著手建設私有雲,但是在 2023 下半年,加速而來的智慧化致使私有雲難以滿足客戶需求,汽車行業不得不增加在公有雲端的支出。

公共雲第一個顯而易見的優勢就是快,若車廠自建數據中心,從踩點選址、採購硬體、建設機房到安裝部署、調試運營,快的話也需要一年時間,車廠可能就此錯過一整個機遇期,在智慧化的路上連別人的車燈都看不到,但快並非公共雲唯一的優點,除迅速提供底層算力外,雲端公司更希望成為車廠共同創新的夥伴。

以大數據平台為例,車廠的大數據團隊一般在數十人規模,他們的能力上限決定車廠的大數據能力上限,但在公共雲上,阿里雲有上千名和世界一流技術接軌的人才,這些人才還在持續反覆運算,獲得新技術後,車廠一周工作可在 3 小時內完成,車廠可獲得比以往技術站更大的多樣性和先進性。

報導還指出,今年可能是汽車產業對於雲端計算重新認知的分水嶺。此前,大多數廠商還將雲當做「營運性」支出,因此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首先想到控制雲開支。阿里雲智慧集團副總裁、汽車能源行業總經理李強指出,阿里雲經常就成本與車廠採購部門溝通,年初就要制定降本計畫,車廠對所有供應商成本要求都非常嚴格。

而在下半年,尤其是 2024 年,整個汽車業意識到雲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性支出,卷價格、卷產品,最終都是捲算力、演算法、數據,掌握更多關鍵要素並跟自身業務融合得深、融合得廣的企業,可以在研發速度、生產速度、銷售效率、服務體驗、生態建設上全面領先。

當談到如何繼續成為智能時代的主要雲端服務商時,李強說:「確保雲的先進性必須處在中國第一,這包括成本、穩定性、可靠性以及生態的繁榮,這是立身之本。」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