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輝達攜賓士打造AI自駕車隊 黃仁勳:創造更安全道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輝達聯手賓士打造AI自動駕駛車隊(圖:Shutterstock)
輝達聯手賓士打造AI自動駕駛車隊(圖:Shutterstock)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在 2025 年 COMPUTEX 大會上,宣布了一項里程碑合作:依託其自主研發的端到端 AI 技術棧,輝達將與賓士 (Mercedes-Benz) 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的全球部署,計劃於 2025 年底前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的主要市場實現 L4 級自動駕駛車隊落地。此合作標誌著雙方從技術研發到商業化應用的全面升級。

據微信公眾號「智創獅」,輝達的自動駕駛技術棧基於 Drive Orin 晶片和深度學習架構,通過多層級神經網絡模型實現對複雜交通環境的精准感知與決策。目前,Drive Orin 晶片在自駕硬件市占率已超過 60%,其軟體平台 Drive AV 和 Drive OS 提供豐富的 AI 模型庫與仿真工具,可將系統誤識別率降至 0.3%,達到行業最高安全標準。賓士則憑借其在豪華車市場的製造經驗與用戶數據積累,將整合輝達的技術至旗下車型,並計劃通過 OTA(空中升級)逐步釋放 L2 至 L4 級功能,包括自動泊車和常規路線自主學習駕駛能力。

從技術架構看,輝達的開放性和模塊化設計是合作的核心競爭力。其硬件平台支持算力擴展,軟體棧允許車企定制開發,這種靈活性既降低了賓士的研發成本,又加速了技術迭代速度。此外,雙方計劃在主要城市開展實際路測,通過真實場景數據反哺算法優化,形成「研發 - 測試 - 部署」的閉環生態。

當前,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正以 30% 的年復合增長率擴張,預計 2030 年將達到 7,500 億美元。這項增長由三重因素驅動:技術成熟度提升(如 AI 模型精度突破)、法規逐步鬆綁(多國開放 L3 級路權)、用戶接受度提高(事故率顯著下降)。輝達與賓士的合作恰逢行業拐點,其技術路徑選擇具有風向標意義。

從競爭格局看,輝達的「硬件 + 開放生態」模式正在挑戰特斯拉 (TSLA-US) 的垂直整合路線。前者透過賦能車企擴大市場滲透率,後者依賴自有品牌積累數據。而賓士的全球渠道優勢(年銷超 200 萬輛)與輝達的技術壁壘形成互補,可能重塑行業價值鏈分工。

輝達與賓士的合作始於 2020 年。彼時,雙方簽署協議開發基於 Orin 晶片的下一代運算架構,目標是為 2024 年車型提供 L2-L4 級功能。此合作背景是賓士母公司戴姆勒 (Daimler) 與 BMW 自動駕駛聯盟破裂後的戰略調整——戴姆勒選擇「科技公司主導」模式,而 BMW 轉向與 Mobileye 合作。

五年間,合作經歷了三個階段:技術驗證期(2020-2022 年,架構設計與仿真測試)、功能落地期(2023-2024 年,量產車搭載 L2 級系統)、生態擴張期(2025 年,全球化部署與數據閉環構建)。此歷程反映了傳統車企從「自主研發」到「生態共建」的戰略轉型。

輝達與賓士的合作,本質上是 AI 算力與汽車工程能力的深度融合。從技術端看,Drive Orin 晶片的市占優勢與 0.3% 的誤識別率驗證了其可靠性;從產業端看,開放式生態戰略正在打破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的邊界。此聯盟不僅加速了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更預示著一個新規則的形成:未來的出行競爭,將是數據、算法與產業鏈協同效率的三維較量。

正如黃仁勳所言,「自動駕駛的未來不是替代人類,而是創造更安全的道路。」當賓士的首支 AI 車隊駛入全球街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 AI 重新定義移動方式的起點。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