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TOYOTA維修廠非大不可? 和泰車換腦袋把「大醫院」換成更多「小診所」
文 / 黃阡阡
和泰汽車蟬聯 20 年台灣車市龍頭寶座,其中 TOYOTA 品牌車主更是逐年增加;但面對售後服務量能飽和,和泰決定主動出擊,說服經銷商首創「社區型保修站」。
一個新策略,竟能把過去流失的兩成客戶找回來!這是和泰汽車近年推出 TOYOTA 社區型保修站的新服務後,最新交出的成績單。
過去 TOYOTA 在全台有 123 家、每家占地逾 5 百坪的服務廠,每年最多能服務 230 萬輛車次,但隨著車主逐年增加,售後服務量能已逼近飽和。
不只如此,和泰汽車 TOYOTA 售後服務本部長吳家炎坦言,過去 TOYOTA 車主 1 年內回廠保養平均約 3 成,其中又以新車為主,流失的 7 成車主多到坊間保養廠維修,然而經調查發現,「價格、便利性、服務」三大因素,決定車主回廠的意願,「如果我們要擴增現有服務量能,在不做價格競爭下,便利性和服務是我們要想辦法改善的兩大重點。」
「服務廠是不是也能走向社區,把流失的車主找回來?就像是大醫院與小診所,當我們小感冒就到家裡附近的診所看病,如果需要進一步檢查,我們也能轉診到大醫院。」吳家炎透露,和泰在 2017 年就開始研究解決方案。
原來,過去服務廠約 7 成顧客是來做定期保養,實際上不用進到「大醫院」,但服務廠由 8 大經銷商營運,使得和泰想推動「小診所」計畫並不容易。
擴充服務量能 不做價格競爭
除了要證明消費者是便利導向,而非單一的價格取向,和泰還要讓經銷商相信社區型保修站能找回流失車主,而不是瓜分既有服務廠的量能。
「2019 年,我們開的第一家社區型保修站,抱著只能成功的決心。」吳家炎很清楚,所謂成功不只是做到單店賺錢,而是能在保修站營運期間,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才有擴大設點的機會,「第一家保修站設立後,我每一天都看報表,以前的服務廠不需要我這樣盯著。」
為了清楚掌握車主動態,和泰每日統整到廠維修客戶建議,透過數據分析來掌握車主的消費心態。吳家炎也每天親自看數據分析,甚至到第一線與經銷商溝通修正。
舉例來說,社區型保修站的第一代招牌,原先為了要與服務廠區隔,以紅底白字的設計呈現,但顧客認為這對於原廠的辨識度較低,不如改回過去服務廠的白底紅字,這不僅得到 7 成車主認可,隨著保修站據點增設,有高達 98%車主願意再次回到保修站保養,主因就在於地點便利、值得信賴、理解需求,以及保養維修快速。
「過去 30 年我們都習慣經營有規模的服務廠,現在有辦法做到像私人保養廠這樣嗎?」北都汽車服務部部長陳俊雄不諱言,對保修站的可行性剛開始存疑,但北都第一家基隆保修站開設後,流失顧客回流比率一度高達 4 成,像是吃下定心丸,緊接著在七張店、健康店相繼開設後,業績更在第 2 個月就達到百萬元,平均約有兩成流失客戶回廠,「現在經銷商對保修站很有信心,發展腳步會比和泰規劃的還要快。」
「保修站的成功在於兩大關鍵,除了據點要交通便利外,站長也扮演著很大角色。」吳家炎解釋,不到百坪的保修站人力配置不多,平均只有一位站長與兩位技術人員,而保修站站長就是一個小老闆,他需要做維修說明、接待、結帳、維繫顧客關係。
站長的人格特質是保修站的成敗關鍵,要快速擴張據點的關鍵,就在人才。
對此,和泰會先由經銷商就人格特質遴選建立「儲備站長人才庫」,再來針對儲備人才,進行零售通路等基礎教育訓練,並派至服務廠學習實務作業,才能確保開幕第一天,站長能獨當一面。
來源:《今周刊》 第 1310-1311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