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魯莽到自家人都不挺 川普恐陷執政危機
從「禁穆令」到「羅巴特裁決」,再到演變為國際社會和美國內持續批評和議論的話題,「禁穆令」讓川普的戰略遭遇首個重大挫敗。英國《衛報》評論,「這是總統與憲法之間的史詩般的對抗」。專家認為,川普的魯莽行徑連共和黨人都不予支持,這將使他陷入執政危機。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美東時間 2 月 7 日 18 時,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舉行聽證會,決定川普「禁穆令」何去何從。此次聽證會的重點不是討論川普的「禁穆令」是否符合憲法,而是決定是否繼續對其暫停執行。
自 1 月 27 日川普簽署禁止 7 個伊斯蘭國家人士入境的總統行政令以來,事件一直在持續發酵:聯邦地區法院裁定應暫緩「禁穆令」,美國司法部不服判決向聯邦上訴法院提起上訴,上訴法院駁回申請。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很多新移民家庭托「羅巴特裁決」的福,抓住機會成功入境美國。
「禁穆令」讓川普站在了輿論的焦點。路透社稱,120 多家美國公司針對「禁穆令」向法院提交訴訟陳情書;不僅是美國的華盛頓州、佛羅里達州,歐洲的巴黎、倫敦、柏林等城市也進行了反川普的遊行和示威。
底層民眾表示不滿,國際上也對其進行譴責。聯合國呼籲川普再次考慮其禁令,加拿大、法國、德國等國家紛紛表態反對。遭列入「禁穆令」的中東國家則強硬應對,伊拉克將採取報復措施,拒絕美國公民進入伊拉克。
用「白宮裡的造反者」來形容川普,英國《經濟學人》稱華盛頓正陷入一場革命。川普就職未滿 24 小時,便簽發首道行政命令,叫停「歐巴馬醫保」計畫;1 月 23 日正式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就北美自貿協定重新談判;1 月 25 日簽署兩道行政命令,要求在美墨邊境築牆以及在美國境內加大對移民的執法力度。此外,他還與英國和俄羅斯關係升溫,批評德國,與澳大利亞總理電話爭吵。
對於「羅巴特裁決」,路透社認為,已經成為川普就任以來「遭遇的最嚴重司法障礙」,美國國會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議員派翠克 ‧ 萊希 (Patrick Leahy) 就此批評川普「試圖恐嚇、非難一位聯邦法官」,並稱「川普似乎打算引向一場憲政危機」。美國憲法問責中心負責人戴維 • 甘斯 (David Gans) 表示,禁令違背了美國憲法傳統。他說:「這件事正在演變成一個決定性的憲法時刻。這可能成為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式案例,界定總統的許可權。」
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以移民的方式進入美國,為美國做出貢獻。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為,川普的行政令「未經深思熟慮,落實不到位,闡釋不清」。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表示,「川普上台後急於兌現自己的承諾,倉促下達行政令,有悖於美國傳統的價值理念,使得美國各界反對的呼聲此起彼伏。」
除了與美國傳統價值理念相違背,「美國第一」的思維也一直在引導美國政府。為了兌現承諾、實現其認定的「國土安全」,川普不惜犧牲美國所謂「移民國家」或「自由國度」的國際形象,究其根源,則是「功利主義」在作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說:「階級矛盾、左右矛盾、黑白矛盾,這三大矛盾在美國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加上川普劍走偏鋒,充分利用而並非彌合這些矛盾來討好中下層階級、右翼勢力和白人,使得美國產生了如此醜陋的一面。」
川普上台以來的一系列政策已經使美國政治開始發生轉變。金燦榮說:「退休後的美國領導人往往不評價下一屆政府,像克林頓和小布希都做的很好。但新政逼迫歐巴馬政府站起來抗議,川普已經使得美國政府開始打破政治慣例。」
觸及美國的政治底線並未讓川普收穫頗多,相反,「三權分立」體制中,川普已經嘗到了「苦頭」。美國《赫芬頓郵報》稱,川普上台兩周,美國已經不如以前偉大了,而是被削弱了。
袁征表示,美國總統的權力雖然很大,但主要是表現在對外方面,在國內其實還是受到很大限制的,川普政府如今已經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他認為川普如今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固執己見,按照原來的政策繼續向前走,最後處於被動地位,可能會帶來美國社會更大的分裂;另一個是由此變得小心謹慎,逐漸平息當前的風波,重新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
川普現在的行為,一方面表明他缺乏從政經驗,另一方面他的一些做法已經背離了美國的傳統價值理念。問題在於川普主義能走多遠,這是很令人懷疑的。
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對川普來說,堅持一項壞的政策所需付出的代價,幾乎總是低於承認錯誤的代價。
美國的入境限制令已經使得美國的國際形象受到傷害,在國際上推行的美式價值觀也受到很多質疑。同時,由於美國對穆斯林的差別對待,也會影響美國中東政策的實施。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表示,這可能會引發川普的執政危機。在一些問題上的魯莽做法在美國非常有爭議,他的政策主張不代表共和黨的主流意見,因此包括共和黨在內的一些議員不予支持。所以,川普接下來的執政難度比別的總統難度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