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力行轉戰紫光〉兩岸晶圓代工差距加快縮小 我半導體紅潮壓力加大
業界傳蔡力行將到紫光,負責掌管紫光晶圓代工建廠與產能建置計畫,除協助紫光設廠,也將幫紫光來台灣找人才,複製前華亞科董事長暨南亞科總經理高啟全模式,對台灣半導體業是很大的警訊。
相較於高啟全,蔡力行除了擔任過台積電執行長,也擔任過世界先進的總經理,以及台積電新能源事業的董事長,對晶圓代工、記憶體甚至新能源的布局與執行細節都相當熟悉,可望加快中國大陸半導體與台灣的技術差距,首先將衝擊二線晶圓代工廠,而一線廠台積電雖然技術上仍領先,但等於將與中國大陸的國家隊正面迎戰。
台灣半導體業包含 IC 設計、封測與代工,三大領域皆遭中國大陸急起直追,中國對外宣稱的目的是希望提升自給率,降低半導體進口依賴,但台灣半導體業多數出口到中國,隨著中國積極擴展半導體業,台灣廠商壓力不小。
根據 CSIA(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協會) 統計,今年中國大陸第 2 季 IC 設計產值已達人民幣 401.6 億元(約新台幣 1928 億元),反觀台灣同期的 IC 設計銷售而僅達新台幣 1697 億元,雖較第 1 季成長近 17%,但已被中國超越。
中國 IC 設計產值已超越台灣,挾著龐大內需市場做支撐,大幅加快中國 IC 設計成長速度,市場也多看淡台灣 IC 設計業後勢發展,尤其大陸快速崛起,台灣廠商能分到的市場版圖持續遭到擠壓。
中國封測業布局也加快腳步,目前江蘇長電市佔率已達 6.6%,排名全球第四,另外通商微電收購 AMD 兩座封測廠後,市佔率也達 1.4%,僅管 IC 封測大廠矽品董事長林文伯多次強調,兩岸技術上仍有差距,但中國追上台灣水準是遲早的事情,也因此日月光急著與矽品合作,希望可打造國家隊規模,對抗紅潮壓力。
而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晶圓代工,在台積電高良率與提早布局先進製程,一直位居領先地位,董事長張忠謀對於台積電技術發展也深具信心,不過面對中國急起直追,台積電也不是沒有壓力,今年正式在南京設立第一座 12 吋廠晶圓廠。
記憶體部分,中國近年由紫光負責發展,紫光除挖角高啟全,也計畫建置記憶體相關產能,過去兩年布局重點都圍繞在記憶體與儲存相關,但隨著中國打算積極擴展晶圓代工,業界傳紫光已開始瞄準此區塊,並找來蔡力行協助,蔡力行今年正好 65 歲時值退休年線,加上過去台積電的豐富經驗,且已到中華電服務 3 年,又可避免競業條款,天時地利與人合,給了紫光最大的機會。
雖然業界仍在觀望蔡力行與紫光下一步動作,但產業界都傳紫光計畫在成都建數座 12 吋廠,業者就說,紫光的腳步明顯加快中,中國對晶圓代工的企圖心不言可喻。
業界人士分析,中國鋪天蓋地搶攻半導體版圖時,台灣半導體業面臨的紅潮壓力「只會多、不會少」,尤其蔡力行不只擔任過台積電執行長,也曾任過世界先進總經理,當時世界先進還有 DRAM 的經驗,另外蔡力行在被張忠謀去職後還到新事業包含 LED 與太陽能擔任董事長,因此對包含晶圓代工、DRAM 甚至是太陽能等都有相關經驗。
蔡力行加入紫光,法人直指,對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將產能明顯的衝擊,尤其是二線晶圓代工廠的壓力只會增不會減,包含聯電、世界等,後續營運都有不小的挑戰。
而政府對兩岸半導體業競合關係仍處於保守態度,對力成、南茂等紫光私募案也是靜觀其變,觀望與躊躇不前的結果,最後就是消耗掉台灣廠商的競爭力,更甚者台灣其實已經處於加快流失技術、人才甚至是資金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