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吟專欄〉跟著葉奶奶學經濟:從菲利浦曲線觀察Fed貨幣政策
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葉倫 (Janet Yellen) 週一 (19 日) 出席巴爾的摩大學畢業典禮並發表談話,葉倫表示,美國經濟在經過了數年來的持續復甦之後,目前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正處於十年來最強。
葉倫更在該場演講中表示,目前最新美國十一月份失業率為 4.6%,而擁有學士學位的求職者,失業率更是低到僅只有 2.3%,創下自 2008 年以來的新低水平,顯示美國的就業市場已見長足改善。
Fed 的勞動市場關注指標:U3 失業率
美國失業率共有六個不同的分類等級,自「U1」至「U6」分為六級,而 U3 就是美國勞工部所公布的失業率數據。
如下圖所示,目前美國官方失業率 U3 為 4.6%,已經超越 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前美國失業率 4.70% 之水準,但是反觀 U6 失業率雖然亦是一路好轉,但目前的 9.30% 水平,仍是尚未重回金融海嘯之前低點 8.40%。
U3 代表的失業人口範疇為「目前已失業,但最近四週有在積極找工作」的失業人口,其佔總勞動力市場的比例,而其後所代表的意涵是,這些失業人口是有著積極的就業意願,但是仍無法於就業市場中找到合適崗位。
一般而言,美國政府通常會較為關注「就業意願」強勁的這群失業人口,故每月美國勞工部所公布的失業率,指的即是 U3 失業率。
而 U6 又稱作廣業失業率,U6 所定義的是「目前已失業,但最近四週已放棄找工作」的民眾,U6 代表的意涵是,此類「已放棄找工作」的既有失業者,這可能包括了病人、家庭主婦、工作倦怠想休息一陣子的人等,皆會納入 U6 失業率的統計範疇。
由於 U6 失業率會將兼職性的工作也納入計算,一般認為 U6 是較能反映美國就業市場的真實情況。
為何 Fed 如此關注失業率?
Fed 之所以如此關注失業率,這主要是因為在菲利浦曲線上,短期上「失業率」與「通膨率」存在著抵換關係,意即為當通膨率越高時,則失業率越低,反之當通膨率越低時,則失業率越高。
如下圖所示,在當菲利浦曲線存在著「抵換關係」時,Fed 的貨幣政策即必須在通膨預期及失業率上,尋找最適錨點 A,這背後的意涵也代表了 Fed 的貨幣政策,是必須在通膨率與失業率之間作相互取捨。
而雖然目前許多經濟學家對於美國的「自然失業率」之水準,仍未見統一之共識,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當前美國的自然失業率約落在 5%。
從十一月份美國公布的 U3 數據 4.6% 來看,顯示失業率已充分達到了市場所預估的自然失業率水準,顯示失業率要再進一步下探,已經是相當困難。
在這種情況之下,長期而言,菲利浦曲線已不存在著抵換關係,意味著 Fed 欲透過寬鬆的貨幣政策來進一步改善失業率,將是不可能的任務。
倘若 Fed 在菲利浦曲線「不存在抵換關係」時,依然維持著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那麼不但失業率無法降低,還將引發通膨加速,而這也是為何 Fed 如此關注勞動力市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