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8點計畫」背後有更危險的陰謀?智庫:建立極右翼國際網路

據外媒和智庫報告分析,美國總統川普積極介入歐洲政治格局,核心戰略包括在年底前強行結束俄烏衝突,是為了在歐洲扶植極右翼政治勢力,意圖重塑跨大西洋關係。
據報導,川普政府正試圖在年底前結束俄烏衝突,並向烏克蘭施壓,要求其接受一份美俄新擬定的「28 點和平計劃」。這份協議要求烏克蘭做出重大讓步,包括:
- 割讓東部頓巴斯地區領土。
- 將烏軍規模限制在 60 萬人內。
- 將「永不加入北約」寫入烏克蘭憲法。
- 邀請俄羅斯重返 G8 集團。
據悉,川普施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要求在 11 月 27 日感恩節前簽署協議。
分析人士指出,川普此舉旨在突破烏克蘭的底線,強行結束衝突,將其作為開啟對歐「大戰略」的先決條件。
川普對歐「大戰略」:構建極右翼國際網路
川普對歐洲「大戰略」的核心支柱是協助歐洲極右翼勢力儘快佔據主流政治地位。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報告指出,川普正試圖在歐洲建立一個極右翼國際網路,以川普陣營和匈牙利總理奧班為「雙中心」。
該網路以「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以及匈牙利政府資助的智庫(如多瑙河研究所、馬蒂亞斯 · 科爾維努斯學院等)為主要活動據點,目標是培養年輕一代的激進右翼力量,為跨國合作創造政策環境。
報告承認,儘管由於主流政黨的「防疫線」策略、川普敵對歐洲的政策導致部分極右翼政黨疏遠,以及極右翼內部存在嚴重分歧,目前該網路的發展尚未對歐洲主流政黨構成實質性的執政威脅。
然而,報告警告,若不制定方案阻礙該網路擴大,將會對歐盟產生系統性侵蝕和危害。
歐洲極右翼選票大增 執政實權仍有限
在 2024 年至 2025 年間,歐洲極右翼政黨在多國選舉中取得顯著進展,得票率常超過 20%。
例如,德國選擇黨(AfD)成為德國聯邦議會第二大黨;法國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在法國國民議會贏得 142 席;奧地利自由黨(FPÖ)以 29.2%選票成為國民議會第一大黨。
然而,《經濟學人》調查顯示,極右翼政黨在國家行政權方面的進展有限。儘管在立法機構選舉中獲得 24% 選票,但在執政集團中僅佔 14% 席位。
截至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報告撰寫時,極右翼政黨僅參與了五個歐盟成員國(克羅地亞、芬蘭、匈牙利、義大利和斯洛伐克)的政府構成,且僅有義大利和匈牙利兩國由極右翼領導人擔任政府首腦。
多數主流政黨傾向結盟,共同將極右翼勢力拒之門外,這是極右翼選舉成功難以轉化為執政能力的主要原因。
在英國脫歐的衝擊下,歐洲極右翼政黨對歐盟的立場已有所軟化。它們不再主張退出歐盟,而是形成一種基於主權和政府間合作的歐盟願景。
他們呼籲內部改革,將歐盟變成一個由各國主導、維護基督教傳統和保守價值觀的鬆散組織,避免超國家法律和機制干預成員國國內事務。
報告指出,極右翼勢力已在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和歐盟理事會中嶄露頭角,對政策影響最顯著的體現在移民和庇護領域。
歐洲議會:EPP 與極右翼的「替代性多數合作」
2024 年歐洲議會大選後,極右翼黨團「歐洲愛國者」(PfE)躋身前三。極右翼勢力因意識形態、國家立場和對俄態度不同,進一步分裂為三個派別:「歐洲愛國者」(PfE)、「歐洲保守與改革黨」(ECR)與「主權國家歐洲」(ESN)。
主流政黨繼續對「歐洲愛國者」和「主權國家歐洲」實施「防疫隔離」,阻止其擔任議會領導職務。
然而,中右翼的歐洲人民黨(EPP)成為最大黨團,為獲取多數席位,已不再需要單單依賴傳統中間派盟友,開始與極右翼黨團合作,形成「替代性的多數合作」。
這種合作在關於加強非法移民措施、削弱氣候立法等動議中頻頻出現。
歐洲理事會:奧班的阻撓與歐盟的應對
在歐盟核心決策機構歐洲理事會中,匈牙利總理奧班目前仍是唯一一位極右翼領導人。
奧班持續阻礙歐盟為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削弱對俄制裁、反對烏克蘭入盟談判,並以重要歐盟項目威脅,要求解凍匈牙利資金。
為規避匈牙利的影響,歐盟正在探索多種方法,包括將有關烏克蘭問題的會議結論表述為代表 26 個而非 27 個成員國的聲明,並可能將對俄制裁機制轉移到其他法律基礎之上,以特定多數而非全體一致規則做出決定。
川普勝選助長極右翼國際網路
川普在 2024 年的勝選,對歐洲極右翼而言是一個歷史性時刻。新一屆美國政府多次在歐洲選舉中公開支持極右翼勢力,美國副總統范斯更曾與德國選擇黨領導人會面並公開支持該黨。
報告認為,川普政府成員將歐洲極右翼視為「文明盟友」,旨在共同對抗歐盟倡導的全球主義理念。
在大西洋兩岸,日益趨同的「反覺醒」思想觀念,使得極右翼勢力更加團結,政治言論也逐漸合法化甚至成為主流。
奧班成網路核心推手
近年來,極右翼的意識形態陣營逐漸國際化,以奧班和匈牙利青年民主聯盟(青民盟)為核心。
青民盟創建了一批親政府智庫,如多瑙河研究所、馬蒂亞斯 · 科文努斯學院等,這些智庫成為維繫極右翼聯盟、發展其意識形態的平台。
奧班的策略促進了大西洋兩岸保守派之間的私人聯繫,將智庫定位為跨國合作的渠道。
儘管如此,極右翼在歐洲議會等最重要的機構中仍然分散,例如分為三個不同的黨團,削弱了其集體行動能力。
此外,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議程在貿易和安全方面對歐洲採取敵對政策,也疏遠了歐洲潛在的極右翼選民,對歐洲極右翼帶來了複雜挑戰。
崛起的極右派與歐盟的未來
報告總結,歐洲極右翼政黨的支持率持續上升,進入更多成員國政府只是時間問題。
川普政府對歐洲主流政治造成了顯著衝擊,其對極右翼勢力的影響範圍似乎不止於此。
一方面,大西洋兩岸在反覺醒主義與反移民政策上存在一定的理念共鳴,這有助於提升極右翼政治人物的影響力。川普的強硬風格也可能成為部分歐洲國家政治領袖的模仿範例。
透過跨國交流與策略學習,一個以歐爾班領導的青民盟為核心的極右翼國際網絡正在逐步形成,其中英美因素亦佔據重要地位。
該網路吸取多位類似領導人的政治經濟模式,對歐洲極右翼領袖具有相當吸引力。隨著川普政府運作順利,其策略對理念相近的外國領導人也提供了參考。
另一方面,川普推行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議程在某些經濟利益上與歐洲存在衝突,也讓部分潛在歐洲極右翼選民保持距離。
雖然川普在特定極右翼群體中支持度提升,但歐洲大眾輿論仍對其持保留態度。面對日益複雜的政治環境,歐洲極右翼勢力需調整策略,以應對內外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