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真的不買了?兩大消費股史上罕見墊底 華爾街神經緊繃

華爾街愈來愈不安, 因為標普 500 指數期大兩大核心消費類股,史上第一次同時在所有類別中墊底,暗示美國家庭可能真的開始對消費縮手。
根據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標普 500 的非必需消費品 (consumer discretionary) 和必需消費品(consumer staples),今年不約而同表現疲弱,是 1990 年以來僅見的狀況。兩個類股今年以來幾乎持平,遠不如大盤約 11% 的漲幅。
假設今年度在本周四就結束,這將是 1990 年以來,非必需消費品首次成為標普 500 表現最差類股,也是史上唯一一次兩大消費類股同時位居全市場最弱。
此外,今年以來兩大消費類股都不曾在大盤中領漲,尤其打從美國政府 10 月展開史上最長的政府關門之後,更明顯居於劣勢。
必需消費品多為民生必需品,如食品、日用品等,一般不受景氣影響且較具防禦性。非必需消費品則屬於景氣循環股,在經濟放緩或衰退時通常表現較差。因此兩者同步大跌的情況並不常見。
Bespoke 團隊指出,自 10 月以來,標普 500 指數只有四個類股的報酬率為正,必需消費品的跌幅 (2.25%) 約為大盤的三倍,而非必需消費類更是最弱的環節,累計下跌 5.2%。
Bespoke 表示:「消費支出占美國經濟約 70%。因此,儘管市場焦點多落在人工智慧 (AI) 和輝達 (NVDA-US) 的財報,但從經濟角度來看,消費者行為才是更關鍵的變數。」
分析師補充說,股市表現與經濟並非總是同步起伏,這波消費類股的疲弱表現,也可能只是估值調整。但他們認為,「若相信市場具前瞻性,決策官員就不該忽視這些訊號」。
近期經濟數據雖然被政府關門打散並延宕發布,但陸續曝光的資料顯示,即使就業市場降溫,消費者信心仍保持穩定。根據美國經濟聯合會 (Conference Board) 上月底公布的調查,美國消費者 10 月對就業市場的展望變得更樂觀。而周四出爐的非農就業報告則顯示,美國 9 月新增 11.9 萬個工作,創 4 月以來新高,但失業率升至 4.4%,為疫情以來最高。
企業財報則反映的訊息更加混沌。目標百貨 (Target)(TGT-US) 本周迄今已下跌近 7%,因該公司上季營收下滑、並下修全年獲利展望,顯示消費者更謹慎。家得寶 (Home Depot)(HD-US) 本周也跌逾 8%,主因是財報不如預期,展望也偏保守。
沃爾瑪 (Walmart)(WMT-US) 則帶來較樂觀的消息,該公司第 3 季獲利亮眼並上調全年展望,周四應聲大漲 6.5%
依據 FactSet 的分類,目標百貨和沃爾瑪被歸在必需消費品,而家得寶屬於非必需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