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中國晶片產業2026年將讓世界驚訝

《經濟學人》指出,展望 2026 年,中國晶片產業將讓世界驚訝。從新創企業 DeepSeek,到華為、寒武紀 (688256-CN) 等企業在晶片設計與製造端的快速突破,中國正加速實現人工智慧(AI)晶片的自主化,顯示本土半導體產業正在迎來關鍵轉型。
2025 年 1 月,中國鮮為人知的新創企業 DeepSeek 推出一款 AI 模型,其性能可媲美美國同類產品,震驚全球。
更令人注目的是,該模型的研發過程並未使用美國輝達 (NVDA-US) 尖端 AI 晶片,凸顯中國在面對技術限制下追求晶片自主創新的決心。
《經濟學人》指出,自 2019 年起,美國限制先進晶片及製造設備出口,意在延緩中國科技崛起。然而,這些限制反而促使中國企業加速自主可控晶片的研發。
先進 AI 晶片的製造極具挑戰,需要使用高階曝光機在矽片上刻畫極細電路。而隨著全球領先的荷蘭艾司摩爾 (ASML-US) 被禁止向中國出售最先進設備,中國企業無法生產 7 奈米及以下晶片,只能開始積極利用現有設備挖掘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輝達在晶片設計領域仍主導中國 AI 晶片市場,但華為、寒武紀、沐曦等中國企業已占據約五分之二市場。
《經濟學人》表示,2025 年晶片設計市場規模達 380 億美元,預計到 2027 年將增至 710 億美元,而中國供應商的市場佔有率可能超過 50%。
雖然中國自主晶片雖在性能上仍不及輝達頂尖產品,但部分性能已達美國允許對中國出售的簡化版水準。
此外,為推動本土晶片應用,中國政府已禁止國內企業使用輝達晶片,使阿里巴巴 (09988-HK) 、百度 (09888-HK) 等科技巨頭紛紛轉向自研晶片訓練 AI 模型。
據悉,中國晶片設計通常以犧牲能效換取性能,例如華為 CloudMatrix 系統由 384 顆昇騰晶片組成,運算能力可抗衡輝達頂尖產品,但耗電量卻是對方四倍以上。
為提升能效,中國業界也正探索將晶片設計與軟體協同優化的新方法。例如,2025 年 8 月,DeepSeek 宣布採用 FP8 數據格式,雖降低精度但大幅提升能效,使中低性能晶片也能快速運行 AI 模型。
同時,寒武紀晶片已支持 FP8 格式,傳聞華為下一代 AI 晶片也將跟進,有望幫助中國設計者與軟體開發者縮小與美國產品的性能差距。
在製造端,2026 年中國 AI 晶片本土產量也預計將顯著增長,主要依賴中芯國際 (688981-CN) 與華為。中芯國際計畫將 7 奈米及以下晶片產能翻倍,華為則建設自有晶片工廠。
《經濟學人》指出,即便必須依靠舊款曝光機挖掘潛力,且晶片良率僅為晶片大廠台積電 (2330-TW) 一半,但 SemiAnalysis 預測,中國晶圓廠仍可生產數百萬顆 AI 晶片,足以滿足國內大部分需求。
《經濟學人》總結道,中國在實現晶片自主化的道路上仍面臨諸多挑戰。儘管本土企業可能在能效與性能上暫時無法超越全球領先者,但到 2026 年底,它們有望滿足國內大部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