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史詩級長跑!標普500指數連續125天高於50日均線 投資人該怎麼操作?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圖:REUTERS/TPG)
(圖:REUTERS/TPG)

《彭博社》報導,華爾街近期正經歷一場罕見的耐力賽。標普 500 指數已經連續 125 個交易日站在 50 日均線之上,這是自 2011 年以來最長的一次,距離當年的紀錄 130 天僅差一步。

較長的時間軸顯示,這也是本世紀第三長的強勢期。歷史上,1995 年至 1996 年間的 257 天是自 1928 年有記錄以來的巔峰,而 2007 年 2 月前的 149 天則排在第二位。

從技術面來看,標普 500 指數目前高於 200 日均線約 13%,這是自 2024 年 7 月以來最大的價差。這種狀態可以比喻為一條被全市場拉緊的橡皮筋,越拉越緊意味著動能越足,市場更傾向於透過「短暫而快速的回撤」來釋放壓力,而不是立即掉頭向下。

強勢行情的形成與資金、預期和節奏三方面密切相關。在資金層面,回撤一出現便有增量買盤接力,價格迅速被抬回;在預期層面,儘管市場上存在較大分歧,但盈利向上的敘事尚未被證偽,市場願意用時間換空間;在節奏層面,壞消息被快速消化,利空的「半衰期」明顯縮短,使得技術位的支撐更加可靠。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市場不會下跌。歷史表明,長跑的終點往往是由多種變數疊加觸發的,包括盈利反轉、流動性收緊或突發的監管和地緣衝擊。儘管如此,在這些變數真正落地之前,紀錄本身不會自動引發見頂。更常見的情況是,趨勢持續,而期間則穿插更頻繁但更淺的技術性回撤。

對一般投資人而言,面對強烈趨勢的策略應當簡單明了。應將「隨勢」視為紀律而非口號,把買入放在回撤中而非高潮時,將倉位分為長期的「拿得住」和中短期的「管得住」,以避免一次性押注。此外,應更重視廣度和獲利修正,而非僅盯著指數點位。

在強勢週期中,對沖工具的性價比通常更高,保護性看跌或價差結構能夠在不破壞收益曲線的前提下,為投資者提供一把「安全傘」。當前的市場狀態回顧歷史,意義愈加顯著。

我們正處於一個能夠與 2011 年對話、向 2007 年紀錄發起挑戰的階段,而在更遠處,還有 1995 至 1996 年的「耐力天花板」。無論這次能夠持續多遠,125 天這一時刻已足以載入年鑑,提醒我們:強勢並非口號,而是數據累積的結果。

相關行情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