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加速投資AI新創 分析:生態系優勢讓對手難追

據《彭博》周四 (30 日) 報導,輝達 (Nvidia)(NVDA-US) 正逐漸成為創投界最具影響力的玩家之一,儘管它並不是一家創業投資公司。
這家晶片巨頭上月宣布,計劃對 OpenAI 投資 1,000 億美元,這將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新創投資案。這只是輝達在全球一系列人工智慧 (AI) 新創投資的最新一筆。周二在華盛頓舉行、備受矚目的 GTC 大會上,執行長黃仁勳特別提及多家輝達已入股的私人公司,包括 AI 搜尋公司 Perplexity、中國自駕車公司文遠知行 (WeRide) 以及機器人新創 Figure AI,並向在場的多位高層致意。
黃仁勳在演講中談到,「我很高興看到 AI 新創建立在輝達的基礎之上,」「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原因有很多。首先,我們的生態系非常豐富。我們的工具運作良好。」
根據 PitchBook 數據,截至 10 月中旬,輝達今年已投資 59 家 AI 新創公司,僅過去兩個月就有超過 10 筆投資,超越 2024 年全年的 55 筆,也遠高於 2022 年的 12 筆。輝達手中資金充裕,有能力持續加碼。周三,輝達市值突破 5 兆美元,成為全球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上市公司,其市值甚至超越多個國家經濟體。
黃仁勳表示,這項策略是為了支持更廣泛的 AI 生態系。迄今為止,輝達是 AI 基礎設施投資浪潮中最大的受益者。分析師指出,若要維持這股成長動能,AI 的應用必須在更廣泛的產業中普及,而新創公司正是推動這股浪潮的關鍵力量。
黃仁勳指出,「許多新創正創造更多方式,能更好地使用我們的 GPU,」這樣的投資模式類似於企業風投的標準做法,但輝達的投資速度更快、金額也更龐大。
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表示,「對輝達來說,當 AI 基礎建設逐步成形,他們希望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家技術上。一旦生態系鞏固,競爭對手就難以撼動。」
隨著輝達持續砸下鉅資,黃仁勳也強調,他不認為 AI 產業正處於泡沫。Rasgon 表示,「輝達只是在押注 AI 終將轉為高利潤,就像許多其他公司一樣。」
除了對 OpenAI 的大筆投資外,輝達還投資了眾多規模不一的 AI 公司,包括開發自動化程式碼代理的 Reflection AI、分析影片內容的 AI 模型公司 Reka AI,以及目標挑戰 Google 搜尋地位的 Perplexity AI。
對這些新創來說,輝達不僅提供資金,更提供領導層資源與運算能力。Perplexity 執行長 Aravind Srinivas 回憶,去年在與輝達高層會面時,他曾要求技術支援以優化產品展示。黃仁勳當場指示團隊提供協助,半小時內就解決問題。
部分新創也會將資金用於購買輝達高階晶片,這些晶片對訓練先進 AI 模型至關重要,每顆售價動輒數萬美元。雖然輝達不要求受投資公司一定要購買自家產品,但這往往是新創最大的支出之一。
Morningstar 分析師 Brian Colello 指出,輝達憑藉在高階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現金流極為充裕。「輝達的現金多到不知道該怎麼花。」
但他也表示,由於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對併購審查嚴格,輝達大規模收購的機率不高,「因此進行規模較小的投資案更為合理。」
長期來看,輝達積極投資 AI 新創的策略,反映其對產業前景的樂觀態度。儘管有分析師擔心 AI 生態系的「循環依賴」可能推高估值,但黃仁勳並不認為這是泡沫。
他本月接受 CNBC 訪問時稱,「我們做了一些非常棒的投資,」「基本上,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投資更多。」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