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搶飯碗!Anthropic執行長警告:5年內一半白領工作不保 失業率飆上20%

Anthropic 執行長達里奧 · 阿莫迪(Dario Amodei)近日再次向全球發出嚴肅警告:AI 對就業和社會的衝擊,已達到必須正視的程度。他預測,在未來 5 年內,最多一半的入門辦公室職位可能被淘汰,並可能將失業率推升至 10% 至 20%。受影響最劇烈的領域包括法律、金融和諮詢等。
數據顯示,這場變革已不再是理論探討。僅在 2025 年開年至今,美國已有超過一萬個職位明確因引入 AI 而被裁撤。華爾街追捧的「更少的工人、更多的算力與軟體」的故事,正在轉化為實質的崗位流失。
科技企業高層坦言,他們面臨著一個抉擇:「是繼續花錢請工程師,還是乾脆多買幾塊 GPU 來搞 AI?」這種思維驅動了大規模的企業重組。
耶魯管理學院教授傑弗里 · 索南費爾德(Jeffrey Sonnenfeld)指出,「AI 警告」可能具有「疫苗效應」,部分高層藉此為未來裁員鋪墊敘事。但不可否認,許多 CEO 將這股浪潮統稱為「企業重組」,其核心是:
◆重新定義員工體系: 以技能和能力為核心配置人員,而非單純按人頭配置。
◆組織結構扁平化: 中階管理職位可能會減少,組織層級趨向於頂端與底層兩頭多、中間少的「槓鈴型」結構。
這種重組的潛台詞,就是減少崗位,增加效率,進而帶來裁員。就連 AI 公司的內部工作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轉變。阿莫迪提到,Anthropic 內部許多員工的工作內容已從單純「寫程式碼」變為「管理一整套 AI 系統」,產出效率是過去的兩到三倍,促使他們重新思考自己的職位角色。
初級白領崗位面臨最劇烈衝擊
初級白領崗位在這波 AI 浪潮中首當其衝。有數據顯示,自 2023 年 1 月以來,入門級職位的招聘減少了 35%。在大型科技公司和成熟新創企業中,少於一年工作經驗的新員工入職率在 2019 年至 2024 年間更是下降了 50%。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預判,客服和技術支援將最早被 AI 替代,隨後可能波及程式設計師。他警告,崗位更替週期將被顯著壓縮。
但忽視初級崗位的招聘,也引發了經濟學家的批評。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家路易斯 · 加里卡諾(Luis Garicano)指出,AI 自動化初級任務,無形中摧毀了未來專家的「訓練基地」,企業可能面臨長遠的「後繼無人」的挑戰。
面對 AI 對就業市場的大規模衝擊,美國政府和科技界對於如何應對存在巨大分歧。核心爭議點在於:政府是否應該出手為勞工托底?
1. 預警派:
阿莫迪屬於堅定的「預警派」。他認為技術發展速度超出多數人預期,政府應當出面解決問題。他建議在轉型過渡期提供兜底政策,並可考慮對 AI 公司課稅,以資助勞工的再培訓和適應。
2. 私人部門應變派:
白宮經濟顧問雅各布 · 赫爾伯格(Jacob Helberg)則不認同政府必須手把手干預的邏輯。他認為,這種自上而下的方式低估了人們的應變能力,以及私人部門強大的適應力和創造力。他更相信透過私部門的力量推動就業市場的適應轉型。
在兩者之間,也出現了「中間路線」的提議,例如新建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或是由科技公司出資設立公共「信託基金」,專門用於勞工的技能提升和再培訓。
無論最終的應對策略如何,科技界和政界已達成共識:AI 將會大規模衝擊就業市場。在這場 AI 浪潮中,社會各界都需要共同進化,沒有任何一個個體或企業能夠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