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央行意外按兵不動 經濟展望下修並保留政策空間

泰國央行在周三 (8 日) 會議中,意外決定維持其主要利率不變,儘管市場普遍預期央行將再次降息,以應對泰銖走強、負通膨和美國關稅等經濟困境。
這是新任總裁 Vitai Ratanakorn 上任後的首次政策審查會議。泰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以 5 票贊成、2 票反對的結果,決定將隔夜附買回利率穩定維持在 1.50%。此決定出乎大多數預測者的意料。《路透》調查的 26 位經濟學家中,只有 6 位預測利率將保持不變;有 19 位預期會降息 25 個基點。
政策制定者表示,維持利率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為中期的風險保留政策空間」。助理總裁 Sakkapop Panyanukul 表示,如果經濟前景進一步惡化,央行將會降息。此次維持利率,暫停了自去年十月以來已執行 4 次、共計 100 個基點的降息周期。
儘管泰國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但其對經濟增長的看法趨於悲觀,並下調了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預測。泰國央行預計泰國經濟 2025 年將增長 2.2%(此前預測為 2.3%),2026 年增長 1.6%(此前為 1.7%)。
泰國央行指出,由於美國貿易政策的影響,預計 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經濟將放緩。
此外,泰國央行將今年的整體通膨預測從 0.5% 下調至零。泰國的通膨率已連續 6 個月為負,遠低於央行 1% 至 3% 的目標區間。然而,央行認為通貨緊縮的風險較低,並解釋說通膨走低主要受原油價格下跌等供應端因素影響。
儘管央行維持利率,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寬鬆周期尚未結束。例如,Pantheon Macroeconomics 預計,考慮到疲弱的基本面背景,未來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仍是毋庸置疑的」。該機構與凱投宏觀皆預計,在本輪周期中還將有兩次 25 個基點的降息,使終端政策利率在明年達到 1.0%。
泰國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泰銖走強、家庭債務高企以及消費疲軟,使其經濟表現落後於區域其他國家。不過,中央銀行上調了今年的出口預測至增長 10%,並表示政府的財政措施 (例如 440 億泰銖的消費者補貼計畫) 和旅遊業的逐步復甦將有助於提振消費者支出。
受此意外決定的影響,泰銖兌美元匯率隨後走強,一度上漲 0.4%。泰國央行表示,將持續密切關注泰銖的波動,並在必要時干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