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美國關稅風暴衝擊全球航運業:估計成本達32億美元、中國啟動法律反制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關稅風暴衝擊全球航運業:估計成本達32億美元(圖:shutterstock)
美國關稅風暴衝擊全球航運業:估計成本達32億美元(圖:shutterstock)

美國政府針對中國海事實體和中國製造船舶徵收的新港口費用政策,即將於 10 月 14 日正式生效,給全球集裝箱航運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不確定性。海事情報公司 Alphaliner 發出警告,如果全球前十大主要集運公司維持現有的美國航線部署,預計到 2026 年,它們可能集體面臨高達 32 億美元的額外費用。

關稅細則與實施計畫

這些費用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 依據 301 條款發起的行動,旨在「扭轉中國的主導地位並恢復美國造船業」。相關規定已於 2025 年 4 月 17 日公布,並在 180 天的寬限期後開始徵收。

新的收費機制針對不同類別的船舶,且每年會逐年遞增:

1. 針對中國實體擁有或營運的船舶: 抵達美國港口時,按每淨噸 (NT)50 美元收取費用。此費用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上調。

2. 針對中國建造的船舶 (超過 4,000 TEU 或 55,000 DWT):按每淨噸 18 美元或每解除安裝集裝箱 120 美元收費,取兩者中較高者。該費用也將逐年增加。

每艘船每年最多被收取五次費用,且這兩類費用不能合併計算。船舶營運方需承擔判斷船舶是否需要繳費的責任,並建議至少在船舶到港前三個工作日,通過美國財政部官方安全支付平台 Pay.gov 完成繳納。

航運巨頭的財務衝擊分布

Alphaliner 的分析顯示,新關稅對主要承運商的影響極度不均。中遠海運集團 (COSCO)15.3 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 108.93 億元) 的港口費用,這筆費用佔前十大承運商預估總成本的一半以上。在單位成本方面,中遠海運美國線每 TEU 的額外成本被計算為驚人的 2,121 美元。

由於大量租賃中國船東的船舶,其他面臨沉重費用的主要承運商包括:以星航運 (ZIM),預計費用達 5.1 億美元;日本海洋網聯船務 (ONE),3.63 億美元;以及法國達飛海運 (CMA CGM),3.35 億美元。

總部位於香港的全球最大獨立集裝箱船船東 Seaspan,其租賃船隊中有 54 艘船部署於美國航線,可能為各租船方帶來 13.1 億美元的總費用。為了減輕這些潛在費用,Seaspan 據稱正在採取措施,將總部遷往新加坡,並將旗下約 100 艘船的船旗更換為新加坡船旗。

然而,並非所有主要航運公司都受到嚴重衝擊。長榮海運和南韓 HMM 預計可以完全避免這些 USTR 費用,因為 HMM 的船隊幾乎都是南韓建造的。例如,馬士基 (Maersk) 預計僅承擔約 1750 萬美元的費用,而赫伯羅特 (Hapag-Lloyd) 由於使用中國船東擁有的船舶,預計費用約為 1.05 億美元。

中國航運巨頭「硬抗」與反制措施

儘管面臨巨額潛在成本,許多承運商已在寬限期內調整了船舶部署以降低影響。中遠海運集運和東方海外 (OOCL) 則公開發表聲明,承諾將長期深耕美國市場,並維持穩定的服務品質和運力。這兩家中國航運巨頭暗示將不會向客戶轉嫁 USTR 費用,以維持與市場水平相匹配且具有競爭力的費率及附加費,旨在保持其在美線的市場份額。

作為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制,中國政府已於 9 月底簽署國務院令,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旨在細化和完善反制條款。新修訂的條例明確規定,若任何國家或地區對中國國際海上運輸經營者、船舶或船員採取歧視性措施,中國政府有權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這些反制措施可能包括:向靠泊中國港口的該國家或地區的船舶收取特別費用,或禁止 / 限制其船舶進出中國港口。中國船東協會對此修訂表示堅決支持,認為這有助於通過法律手段有力維護中國海運權益、保障國際海運業公平競爭環境。

相關行情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