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2.4兆美元缺口!港財政司長:香港要做亞洲永續金融資金橋梁 走「標準+產品+生態」三條路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4兆美元缺口!港財政司長:香港要做亞洲永續金融資金橋梁 走「標準+產品+生態」三條路(圖:Shutterstock)
2.4兆美元缺口!港財政司長:香港要做亞洲永續金融資金橋梁 走「標準+產品+生態」三條路(圖:Shutterstock)

當全球永續金融邁入調整期,亞洲尤其是中國仍以堅定姿態推進綠色轉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樞紐,正憑藉獨特優勢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的重要引領者。

今年 9 月 12 日,以「協同賦能,加速亞洲綠色轉型」為主題的中國香港綠色周圓滿閉幕。這場匯聚全球政商學界綠色金融力量的盛會,不僅推動政策、市場與學術深度融合,更彰顯香港發展永續金融的決心。

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直指當前全球綠色轉型的核心矛盾,也就是資金缺口龐大。聯合國 2015 年提出 2030 年永續發展議程以來,氣候行動、清潔能源等 17 項目標所需資金缺口持續擴大,光應對氣候變遷一項,聯合國估算中國以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 2030 年前每年需要近 2.4 兆美元,但當前投資額僅為四分之一。

陳茂波說,「單靠政府與慈善機構遠遠不足,必須引入私人市場資金」,並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在構建影響力投資生態圈、建立國際標準、推動產品創新三大方向發揮關鍵作用。

香港的獨特價值在於「雙向適配」能力,既是國際綠色金融規則的銜接者,精準對接全球資本對標準化、透明化的需求,又是區域協同的推動者,深入理解中國與東南亞在綠色項目開發與能力建設上的訴求。這種雙重角色使香港在亞洲永續金融生態中不可替代。既為中國綠色產業打通國際融資通道,也為東南亞彌補綠色融資與技術短板提供支持。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表示:「亞洲綠色轉型需區域協同,香港願成為連接全球資本與亞洲機遇的核心節點。」

在「賦能亞洲轉型金融生態建設」專場論壇上,香港大學賽馬會環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何國俊指出,建立規範的 ESG 評價指標體系是關鍵,必須將定性框架轉化為可驗證的業績與風險指標。

馬駿透露,截至上月,永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 (CASI) 已吸納全球 70 個成員機構,培訓涵蓋 90 餘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為 6500 名專業人士提供培訓,其中半數來自亞洲。他也進一步提出轉型金融深化的五大方向:激勵機制、轉型目錄、規劃工具、碳核算、供應鏈減碳。

值得關注的是,亞洲已成全球再生能源增長主導區,光電裝機容量增量佔全球 60% 以上,但潛力釋放需更高效融資機制與專業人才。馬駿指出,香港可強化人民幣綠債服務能力,因人民幣利率較低,熊貓綠債和點心綠債已成發展中國家氣候融資重要選項。

此外,上月綠色金融周期間發布的《亞洲路徑:東南亞可持續金融市場展望與香港角色》白皮書,進一步為香港戰略布局提供支撐。

報告顯示,75% 東南亞受訪機構過去一年增加了永續投資,86% 打算未來五年加碼,市場對永續發展掛鉤貸款、綠色貸款及債券需求強勁。

白皮書也明確香港角色,既是「資金樞紐」,也是「能力夥伴」,建議香港匯聚全球長期資本,通過多元產品支持東南亞項目,並協助提升本土綠色金融能力。

陳茂波也總結香港綠色金融發展三大方向。一是建立國際認可的標準準則,增強投資者信心;其次是推動產品創新,滿足多元需求;三是構建全球影響力投資生態圈,成為「全球資本參與亞洲綠色轉型首選平台」。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也表示,港交所正通過明確標準、健全框架及多元平台,支持氣候融資,期待全球協作邁向更綠色未來。

香港在區域綠色轉型中的樞紐價值,體現在「中國 - 香港 - 東南亞 - 全球」的協作鏈條中。對中國,香港是連接本土綠色項目與全球資本的橋梁,也是標準對接的試驗田。2024 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產值突破 12 兆元人民幣,佔全球 60% 以上,但企業仍需國際融資與標準接軌支持。香港綠色和可持續債務規模去年達 844 億美元,其中中國企業綠色債佔比超 40%。

在 \ 標準建設上,香港積極對齊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標準,2026 年起大型股發行人須按港交所氣候新規披露,並發布與國際主流目錄兼容的《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

對東南亞,香港則彌補其綠色融資缺口與能力弱點。白皮書顯示,68% 東南亞企業認為缺乏合適融資工具,本土機構服務能力薄弱。香港可憑借成熟金融基建、資產管理經驗及與內地、東南亞的緊密聯繫,成為關鍵夥伴。

儘管進展顯著,香港綠色金融仍面臨挑戰。全球影響力投資網絡 (GIIN) 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影響力投資規模約 1.6 兆美元,2031 年料將年增至 6 兆美元,年均成長率超 20%,亞洲綠色項目因兼具收益與社會效益成為資本投向。

香港憑借金融基建、資產管理經驗及區域聯繫,已具備「資金管理中心」基礎,2024 年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發行額年增 61%,今年上半年估計達 343 億美元。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正研究代幣化技術應用於碳信用市場,提升跨境交易效率。

至於面臨到的挑戰,影響力投資生態尚處早期,「影響力」定義缺乏共識,評估標準不一導致資金觀望。此外,中國、香港與東南亞綠色標準的「內外銜接」需加強,差異增加跨境融資成本,推動標準互認成為重點。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