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何時會破滅?專家:歷史顯示股價仍有進一步上漲空間

隨著人工智慧(AI)投資熱潮持續延燒,市場對「AI 泡沫」的關注正逐漸降溫。最新觀察顯示,散戶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在今年夏季達到高點後已顯著回落,專家認為這可能代表 AI 相關股票的股價仍有進一步上漲空間。
根據《CNBC》報導,Google 搜尋趨勢三年數據顯示,「AI 泡沫」(AI bubble)一詞在今年 8 月 20 日至 21 日的搜尋量達到最高峰,當時甚至超越「股市泡沫」、「AI 繁榮」與「加密貨幣泡沫」等相關搜尋詞彙。
這波搜尋高峰出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發布的一份報告之後。報告指出,儘管全球企業已投入 3,000 億至 4,000 億美元於生成式 AI,但高達 95% 的組織至今仍未獲得實質回報。
與此同時,Meta(META-US) 宣布暫停新 AI 部門的招募,而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也指出,投資人對 AI 過於亢奮,加上外界期待已久的 ChatGPT-5 發布未能引起消費者驚艷,進一步引發對 AI 股票泡沫的討論。
不過,《CNBC》指出,AI 股泡沫的危險依然存在,但歷史表明,泡沫可能還會持續更久。
科技股泡沫歷史借鏡
德意志銀行策略師 Adrian Cox 表示,泡沫的形成並非線性過程。他以 1999 年納斯達克為例,當時科技股指數在一年內翻倍,之後又在接下來五個月幾乎再次翻倍,直到市場反轉;最終在 2000 年 3 月達到頂點,並在 2002 年 10 月跌去近 78%。
Cox 表示,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即便在市場上普遍出現泡沫討論之後,仍一路衝向高空,在截至 1999 年 10 月的一年內翻倍,之後又在接下來的五個月幾乎再次翻倍,直到市場反轉。」
他補充說,其他投機熱潮也呈現出類似的走勢,其中包括 19 世紀 40 年代的英國鐵路興衰。
根據明尼蘇達大學榮譽教授 Andrew Odlyzko 的研究,1847 年英國鐵路投資熱潮達到高峰時,投資人投入相當於今日超過 1 兆美元的資金,用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但到了 1849 年,鐵路股票跌至該十年最低點。
Cox 指出:「早期的繁榮與崩潰也遵循類似的模式。泡沫的壽命各不相同,例如南海泡沫在七個月內自我消退,而網路泡沫則花了五年才破裂。」
華爾街看法:AI 股泡沫恐更龐大
然而,鑑於過往泡沫模式,華爾街策略師認為,AI 股票在破滅前可能持續飆升。
美銀策略師 Nitin Saksena 表示:「我們仍然認為,在這波 AI 熱潮結束之前,將會出現更大規模的泡沫,對估值敏感的投資人以及那些認為美國獨特優勢已達頂點的人,最終都會被迫進場。」
資產管理公司 GQG Partners 也指出,由於投資人陷入「TINA」(沒有替代方案)的交易局面,即便科技產業內部出現變化,科技巨頭仍然是贏家,因此 AI 相關股票股價仍可能進一步上漲。
不過,該公司警告,這波 AI 繁榮可能帶來比網路泡沫更嚴重的後果,因其規模相對整體經濟與市場更大。
MRB Partners 策略師 Salvatore Ruscitti 建議,投資人應擴大投資組合至美股其他產業及國際市場,以降低風險。
Ruscitti 提醒,目前市場面臨兩大風險:持續的 AI 投資狂熱以及市場高度集中化。其中,標普 500 指數前十大股票的市值已占整個指數超過 40%。
儘管如此,美股近期仍在降息預期與企業獲利支撐下持續創新高,AI 與大型科技股繼續主導市場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