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降息迎來金融時代 富達國際看好4大因素催化金融股

迎來「金九銀十」,台股延續強勁走勢,今 (1) 日盤中一度飆上 26,325 點,重返 26,000 點大關,最終收在 25982.91 點。在市場氣氛樂觀之際,富達國際基金經理 George Efstathopoulos 則將目光聚焦於全球金融股的前景,他指出,隨著聯準會重啟降息週期且美國開始放寬金融監管,金融業正迎來全球金融海嘯後之「金融時代」(The Era of Financials),看好美歐日三大區域接棒成長。
全球金融海嘯爆發至今的十多年間,各國超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加上各地對於金融業的嚴加監管,嚴重削弱整體金融業的獲利能力,導致金融股表現長期遠遜於逐漸主導投資市場走向的科技股。然而,時至今日,金融業正進入一個由多項結構性及週期性因素驅動增長的全新階段,並由四大關鍵因素支持金融股表現持續向好。
這四大關鍵因素包括兩大結構性與兩大週期性因素:第一個結構性因素來自零利率時代告終: 利差環境趨於正常化,將更適合金融業的獲利模式。第二是金融監管逐漸放寬: 越來越多地區扭轉金融海嘯以來的緊收趨勢。
至於週期性因素,首先是信貸環境改善: 企業和家庭由去槓桿轉向重新加槓桿,為銀行帶來更強勁的信貸需求。其次是殖利率曲線趨向陡峭: 期限溢價提升,有助於銀行依賴長短期利率差的獲利能力增強。
各類金融股都可望受惠於這些轉變。富達國際正密切關注美國銀行業、歐洲尤其希臘銀行業、及日本銀行業等三大區域所浮現的投資契機。
美國金融監管的轉趨寬鬆,扭轉了金融海嘯以來的收緊趨勢。隨著聯準會調整大型銀行年度壓力測試機制,預期將降低大型銀行業的資本要求。有研究估計,這項政策將能釋放高達 10% 的美國銀行業資本,使之能投放於增加配息、買回庫藏股及批准更多貸款。此趨勢開展之時,正值金融股獲利持續超越市場預期,資產負債表吸收市場衝擊的能力亦遠高於金融海嘯前任何時期。此外,企業和家庭經歷十年的去槓桿,現正具備重拾槓桿的條件,成為推動銀行獲利增長的強力引擎。
歐洲也正在發生積極轉型。德國轉向擴張財政刺激政策,有助提振當地乃至整體歐洲的信貸增長。同時,放寬監管正逐步扭轉歐洲在希臘債務危機後的嚴格監管局面。近年歐洲銀行股漲幅可觀,獲利強勁增長,且除瑞士以外的區域已擺脫零利率環境,目前評價面仍有上升空間。在歐洲各地銀行中,以希臘銀行業表現最突出,因其迅速減少不良貸款、提高資本適足率,有望恢復配息和實施買回庫藏股,令市場對其重拾信心。儘管其基本面強勁,但評價面並未完全反映其潛在價值。
日本經歷數十年通縮後,隨著薪資和服務價格上升,現已進入再通膨時期。日本央行正展開貨幣政策正常化,惟通膨仍高於目標水準,使其進展相對審慎。此外,日本殖利率曲線為全球最陡峭之一,曲線若進一步陡斜,將提高長短天期利差,日本銀行將直接受惠,經歷近 30 年來首次處於獲利增長利多的再通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