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經濟學人:川普試圖讓批評者噤聲 但成效有限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經濟學人:川普試圖讓批評者噤聲。(圖:Shutterstock)
經濟學人:川普試圖讓批評者噤聲。(圖:Shutterstock)

《經濟學人》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積極嘗試讓批評者噤聲,但成功可能性有限。

川普因不滿成為輿論笑柄,其親信曾試圖以牽強理由將深夜節目主持人吉米 · 金摩(Jimmy Kimmel)排擠出節目,同時律師團隊對《紐約時報》提出 150 億美元訴訟,希望壓制批評聲浪。

《經濟學人》稱,在川普眼中,所有事情都是一場戰鬥,包括爭取盟友收購 TikTok 的美國業務控制權。然而,這些努力收效有限:金摩已重返節目,聯邦法官駁回了訴訟,更沒有保證富豪會完全順從川普的意願。

在受《第一修正案》保障的美國,媒體的懦弱可能導致腐敗、低效政府以及心懷不滿的選民,即便媒體部分屈服,也可能改變選舉結果。

然而,川普想要掌控媒體的意圖與實際效果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金摩的例子顯示,要完全控制美國這個高度分散、民眾觀念鮮明的媒體市場,難度極高。

川普希望控制媒體內容的動機主要來自兩點:渴望關注,以及希望將關注轉化為追捧。為了確保媒體曝光,其親信不惜利用威脅與訴訟作手段。

《華爾街日報》、《得梅因紀事報》等媒體都曾因報導川普新聞遭起訴,美國國防部也限制記者報導自由,違反者可能失去記者證。

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甚至對迪士尼 (DIS-US) 發起攻擊,川普予以支持,並建議吊銷批評他的電視網路執照。

《經濟學人》認為,這些訴訟雖在法律上難以成立,但可能對媒體造成「寒蟬效應」,因應訴成本非常高。以往,美國發行量最大的 100 家報紙中,2008 年有 92% 會公開支持某位總統候選人;去年僅四分之一。

儘管局勢令人擔憂,但川普的實力並非表面那麼強大。電視媒體易受攻擊,主要因行業衰退。除選舉辯論季外,僅有 3% 的美國人將《CBS》視為主要政治新聞來源。

媒體集團更多關注流媒體競爭;迪士尼讓金摩復職,部分原因來自好萊塢明星壓力。報紙新聞與評論仍是核心業務,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在法庭勝訴;而川普每次發起無理誹謗訴訟,也暴露其虛榮與脅迫傾向。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媒體市場高度碎片化,每個社交平台由大量獨立創作者組成,難以被完全掌控。

與美國報業大亨赫斯特時代不同,現今平台所有者無法直接指揮編輯刊登特定內容,聯邦通信委員會亦缺乏管轄權。拜登政府曾試圖要求社交平台壓制疫苗質疑聲音,結果適得其反。

此外,言論自由在美國受三重保障:憲法權利、龐大媒體市場,以及約半數不支持川普選民的意願。

即便媒體可能遭操控,對反對立場而言仍存在商業機會。資本市場深厚,創辦影片節目、Podcast 或發表文章比以往容易。雖建立新媒體網路困難,但「Threads」與 TikTok 成為 X 替代品,顯示媒體生態仍可能變革。

《經濟學人》總結道,「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不太可能完全掌控美國媒體,但即便川普失利,美國仍可能受影響。

在高度分散的注意力經濟環境中,政治娛樂化容易放大分裂與極化。若公共領域淪為「雜耍表演」,建立基於事實的良好治理將更加困難,美國民主制度將面臨新的壓力。

相關行情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