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年收逾11億!全球工業移動操作機器人龍頭優艾智合遞表赴港IPO 已獲軟銀、IDG資本押注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年收逾11億!全球工業移動操作機器人龍頭優艾智合遞表赴港IPO 已獲軟銀、IDG資本押注
年收逾11億!全球工業移動操作機器人龍頭優艾智合遞表赴港IPO 已獲軟銀、IDG資本押注

中國合肥優艾智合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優艾智合」) 上周五 (26 日) 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擬根據第 18C 章上市,中金公司擔任獨家保薦人。這家工業移動操作機器人企業打算衝刺「移動操作機器人第一股」,該公司去年以 6.1% 的全球市佔率問鼎工業移動操作機器人領域,更在中國半導體產業佔據絕對領先地位。

從西安交通大學實驗室到華強北四張辦公桌,再到服務全球 300 家企業重量級企業的行業標桿,「90 後」安徽創業家張朝輝用 8 年時間帶領優艾智合完成驚人跨越。

2017 年那個悶熱的夏夜,25 歲的張朝輝在西安交大實驗室裡反覆調試著雷射導航演算法,當時工業機器人仍被視為「固定生產線上的鐵疙瘩」,這位機械工程博士卻敏銳捕捉到智慧工廠轉型的浪潮。他與四位同門師兄弟湊出啟動資金,帶著技術南下深圳,在華強北不足 20 平米的隔間裡開啟創業旅程。

優艾智合共同創辦人邊旭回憶說:「當時連辦公椅都買不起,大家就跪在地上調試機器人。」團隊最初嘗試的公車輪胎巡檢機器人意外斬獲米其林 200 萬元 (人民幣,下同) 訂單,全球首款商用車輛巡檢機器人 ARIS-V 就此誕生。

但真正的轉折出現在 2020 年,當同行還在爭奪基礎物流市場時,優艾智合已悄悄切入半導體領域。

半導體車間裡,價值百萬的晶圓盒需要在百級潔淨環境中完成毫米級精準搬運,優艾智合的工程師們攻克了振動控制 (0.1g 以下)、多機協同(千台級調度) 等核心技術,其 OW 系列機器人移動精度達 ±1mm,振動值僅為行業標準的三分之一。

為拿下某國際晶圓廠訂單,團隊耗時 18 個月完成嚴苛驗證,最後以 80 台機器人建置起全天候自動化物流系統,將晶圓破損率降至 0.02% 以下。

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印證了技術突破的價值。2024 年 6 月,優艾智合完成 14 億元 C 輪融資,軟銀亞洲、藍馳創投等明星機構爭相入局,公司估值飆升至百億元量級。這筆資金正被投入具身智能研發。在合肥與西安交大共建的實驗室裡,類人形機器人「凌樞」已實現 33 個自由度運動,即將開啟半導體精密輔料裝填等新場景。

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 年公司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達 80.9%,2024 年達 2.55 億元 (約 11.1 億台幣),其中半導體業務貢獻超六成。

儘管仍處於虧損,去年淨虧損 2 億元,毛利率已從 11.2% 提升至 35.2%,顧客重購率連三年超過 70%。

全球 30 多個國家的 600 多個計畫中,從東京的半導體車間到青藏高原的變電站,優艾智合的機器人正取代人類完成高風險作業。

張朝輝說:「我們不是在造工具,而是在建構工業大腦。」

當同業仍在比拼硬體參數時,優艾智合已實現「一腦多態」,也就是同一套系統可指揮輪式、足式、機械臂形態機器人協同作業,這種生態優勢使其在半導體 AMHS(自動物料搬運系統) 市場佔據 30% 份額。

衝刺港股背後,是中國智造的突圍故事。優艾智合 60% 營收來自海外,產品通過 CE、SEMI S2 等國際認證,在新加坡資料機房與德國汽車工廠,中國機器人正與日本發那科、ABB 同台競技。

隨著 12 吋晶圓廠擴建潮到來,這家從華強北走出的企業,有望改寫全球半導體物流格局。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