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智庫指俄羅斯或提供軍事支援中國武力統一台灣!中國回應了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RUSI)近日刊文稱,「俄羅斯已同意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與訓練」,以協助中國「成功登陸並武力統一台灣」。
然而,中國《環球時報》對此作出反駁,稱「西方智庫涉華研究應放棄臆斷與私心」,並指出 RUSI 刊登文章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中國《環球時報》指出,文章雖聲明該觀點不代表 RUSI 立場,但仍向外界釋放政治與軍事訊號。
RUSI 的文章作者主要依據駭客組織「黑月」截獲的所謂「機密文件」,稱文件中約有 800 頁合約及附件,「似乎真實」,並由此推演出俄中軍事合作的可能性。
文章作者專注於烏克蘭與陸戰研究,與烏克蘭國防部及英軍方有密切合作。文章內容類似軍事沙盤推演,將俄中軍力對比及合作可行性作為核心分析。
英國智庫分析依據存疑,結論或屬臆測
RUSI 文章指出,俄羅斯部分軍事實力仍優於中國,但擁有中國缺乏的實戰經驗。換言之,若中國對台採取行動,可能需依靠空降部隊,而俄羅斯的運輸機及空降裝備將可能發揮作用。
然而,《環球時報》稱文章存在多重漏洞,包括:
- 約 800 頁合約文件本身難以保密,僅憑「駭客截取」不足以證實真實性;
- 將俄烏衝突經驗套用到台灣問題上,兩者不可比;中國始終強調「和平統一」,文章卻斷言「武統」將在 2027 年發生,屬臆測;
- 俄烏衝突尚未結束,俄軍過去及現階段均未依靠空降部隊取得決定性勝利,無法判斷俄中武力差距。
英國智庫文章背後原因:政治訊號與國防策略
中國《環球時報》分析,RUSI 刊文原因主要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RUSI 作為英國乃至全球知名的軍事智庫,其定位使其必須關注台海局勢,甚至發表渲染緊張情勢的文章,以藉此提升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
雖然文章標註「不代表 RUSI 觀點」,但整體而言,這些刊發內容仍構成智庫的基本立場,潛移默化地影響英國對外政策。
其次,文章宣揚中國可能武力攻台,意在呼應俄烏衝突現實,凸顯英國對外政策中的冷戰思維。在部分英國政客眼中,中國在俄烏衝突中實際站在俄羅斯一方,對抗所謂「民主國家陣營」,因此必須讓國內對中國友好或中立的人士認清現狀。
中俄合作被視為必然趨勢,這種思維延續了冷戰邏輯,也反映在這篇文章中。
再次,持續渲染台海危機,可為英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提供合理性,提升其全球大國地位。
若不強調區域緊張,英國耗資建造的航母將難以展示戰力,無法彰顯其國際影響力。藉由強化亞太危機,英國海軍便可合法進入該地區示威,增強全球軍事投射能力。
最後,宣揚外部軍事威脅,為英國增加軍費提供正當理由。近年來,國內不斷強調「中國威脅論」與「台海危機」,實際上反映軍力不足造成的信心下降。
施凱爾政府今年 2 月宣布,到 2027 年將軍費占 GDP 比重從 2.3% 提升至 2.5%。若不強調外部威脅,民眾稅款將難以大量流入軍方,也不利於與軍方關係密切的智庫及研究者利益。
《環球時報》強調:「和平統一事關海峽兩岸中國人民的福祉。西方智庫有關台海局勢的研究與假設,應放棄臆斷與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