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五年蛻變有成!小米如何從網路公司煉成科技巨人 專家按讚:中國科技企業新範本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五年蛻變有成!小米如何從網路公司煉成科技巨人 專家按讚:中國科技企業新範本(圖:Shutterstock)
五年蛻變有成!小米如何從網路公司煉成科技巨人 專家按讚:中國科技企業新範本(圖:Shutterstock)

周四 (25 日) 晚間,小米(01810-HK) 創辦人雷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以「改變」為主題完成年度演講,這場被視為小米五年答卷的發布會,揭開了這家科技公司從互聯網模式向硬核科技轉型的蛻變之路。

五年前,小米成立十周年時的營收突破 2000 億元 (人民幣,下同),並躋身世界 500 強,但雷軍卻因蘋果、三星、華為的壓制陷入焦慮。

五年後,小米橫跨手機、汽車、家電三大領域,自研 3 奈米晶片玄戒 O1 發布,SU7 系列登頂 20 萬元以上最暢銷三大領域,用「技術比」換下「性價比」標籤。

轉型的起點是 2020 年的系統性反思。當時,網路模式的瓶頸顯現。線上銷售、性價比策略易被複製,難以建構障礙。雷軍坦言,內外壓力下,小米必須回答「繼續修修補補,還是轉向硬核科技」的靈魂拷問。最終,公司確立「以技術為本」鐵律,規劃未來十年投入 1000 億元研發,實際投入則超過 1020 億元,今年單年研發更突破 300 億元。

專家指出,硬核突破體現在三個方面。晶片上,小米從松果晶片失敗的教訓中總結「自研 SoC 必須做最高端」,歷經四年重啟項目,終在今年推出 3 奈米玄戒 O1。

汽車領域方面,投資逾 50 億元的北京工廠投產,SU7 系列以近一年 20 萬以上轎車銷冠、SU7 Ultra 包辦 50 萬以上純電雙第一的成績,用 75600 輛鎖單、超 5700 輛交付證明實力。

手機高端化則直接對標 iPhone17,小米 17 標準版 7000mAh 大電池、全 RGB 屏等配置,售價上探 5999 元。盧偉冰說:「全新小米 17 系列,是小米手機數位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躍遷,是小米高階化五年的蛻變之作。」

支撐轉型的是戰略精準性:從「性價比」轉向「技術溢價」,用硬體微利換生態高毛利,將手機作為「人車家」循環入口。

在人才投入上,小米三年內招募 3500 名工程師。為實現汽車領域全球前五名的目標,小米預計需要 35,000 名工程師。

這場蛻變反映出硬派科技時代的生存法則:真需求在產業本質而非熱點,必須抱持長期主義與戰略耐性,更要敢於打破「以為已知」的隱含假設。

雷軍說:「五年是徹底的蛻變,重塑了小米的骨骼和靈魂」。

未來五年,小米打算投入 2000 億元研發費用,這場硬派科技的旅程,才剛開始,而過去五年的答案卷則為中國科技企業提供一個範本:唯有擁抱硬核,方能基業長青。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