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3個月漲134%!立訊精密搶灘OpenAI、蘋果雙龍頭 市值破5千億人民幣仍算低估?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3個月漲134%!立訊精密搶灘OpenAI、蘋果雙龍頭 市值破5千億人民幣仍算低估? (圖:Shutterstock)
3個月漲134%!立訊精密搶灘OpenAI、蘋果雙龍頭 市值破5千億人民幣仍算低估? (圖:Shutterstock)

中國蘋果供應鏈龍頭立訊精密 (002475-CN) 周四 (25 日) 收盤跌逾 2%,結束連續多日漲勢,但周三 (24 日) 市值已攀升至 5000 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新高。這一表現不僅一掃 4 月貿易戰期間市值跌破 2000 億元的陰霾,更折射出企業轉型升級與 AI 領域突破的雙重勝利。

從財務數據看,立訊精密今年上半年業績亮眼,營收年增 20.18% 至 1245.03 億元,淨利 66.44 億元,年增 23.13%,扣非淨利 65.21 億元,年增 25.08%,毛利率微升至 11.61%,經營性現金流 82.3 億元,成長 18%。

上述數據背後是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通信與數據中心三大業務的協同發力,消費電子仍為營收主力,收入 977.99 億元 (成長 14.32%),汽車電子異軍突起,收入 86.58 億元 (暴增 82.07%),憑藉特斯拉 Model Y 線束、奇瑞 E0X 平台整車 ODM 項目,預計今年第四季量產,年產能 30 萬輛),搶灘汽車智能化浪潮,通信與數據中心收入 110.98 億元 (增 48.65%),800G 矽光模塊量產、224G 高速銅纜打破美國安費諾壟斷,熱管理業務更預計年營收利潤翻倍。

立訊的崛起,本質是中國製造業從代工向「AI + 精密製造」轉型的縮影。該公司早期以電腦連接器起家,通過併購切入蘋果供應鏈,如今已構建多元業務矩陣,而在 AI 賽道,其戰略佈局正從技術積累邁向商業爆發,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 45.94 億元 (佔營收 3.69%),聚焦高速互聯、邊緣計算等 AI 基建領域,形成「銅、光、電、熱」一體化解決方案,支撐通信業務近 50% 增速。

更重要的是,立訊通過與 OpenAI、PIMIC 等國際巨頭的合作,搶佔下一代 AI 終端製造高地,與 OpenAI 簽署消費級 AI 設備協議,成為其首個中國硬體合作夥伴,將承接首款「上下文感知」終端 70% 量產訂單 (該設備搭載 GPT-5 級模型,2026 年底量產,目標 2027-2028 年出貨 1 億台,潛在營收 100-200 億美元);與邊緣 AI 晶片企業 PIMIC 合作,將 Jetstreme 存算一體架構融入可穿戴設備,加速 AI 功能在無線耳機、AR 眼鏡落地。

此外,蘋果 iPhone 17 因引入高刷螢幕與 AI 相機系統引發預售熱潮,立訊已接到日產量提升 40% 的緊急訂單,加上中國市場 15% 消費補貼,進一步鞏固其在高端 AI 消費電子的核心地位。

市場對立訊的價值認知正悄然改變。對比「老對手」工業富聯 (憑輝達 AI 伺服器訂單市值破 1.4 兆,今年來漲 240%),立訊憑借更高研發投入、更均衡的業務佈局(消費電子、汽車、通信三駕馬車抗風險能力更強),市值突破 5000 億僅是開始。

資金面上,今年 6 月至 8 月立訊股價月漲 14.21%、6.20%、25.53%,9 月單月大漲超 42%,較今年低點飆升 134%,顯示機構資金持續湧入。

業內人士認為,工業富聯的暴漲為 AI 代工標定價值錨,而立訊憑多元業務、精密製造經驗及與 OpenAI 的深度綁定,當前市值仍被低估。

在全球 AI 終端出貨量預計十年增長 10 倍的浪潮中,立訊憑借「AI 原生終端製造 + 蘋果生態 AI 升級」的雙輪驅動,正從「果鏈龍頭」蛻變為「AI 硬件製造定義者」,其精密製造能力與 AI 生態資源的協同效應,不僅打開估值從代工溢價向科技平台溢價的重構空間,更成為中國製造業升級的鮮活樣本。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