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估值凸顯潛力 本益比仍低於亞馬遜 AI 投資或釋放長期紅利

阿里巴巴集團近日宣布將進一步加碼其在人工智慧(AI)與雲端基礎設施的投資,此舉被視為中國科技業對 AI 賽道長期競爭的強烈信號。
阿里巴巴在發表新一代大型語言模型 Qwen3-Max 的同時,還表示其三年投資規畫將超出年初提出的 3800 億人民幣(約合 52–53 億美元)目標。根據報導,這筆投資需求遠超公司原先估算。
消息傳出後,阿里巴巴 (BABA-US) 周三 ADR 股價上漲 8.19%,收每股 176.44 美元。投資人將這波漲幅視為對中國 AI 潛能的正面回應。
分析人士指出,這次加碼動作正表明阿里巴巴與中國政府的政策目標更加一致,此前阿里巴巴曾因反壟斷調控而受到監管壓力。此次新的策略顯示公司正在重回政府支持的軌道。
從政策層面來看,中國提出到 2035 年打造「智慧經濟」與「智慧社會」的願景,意即 AI 應用要滲透經濟的各個環節。Gavekal 科技研究主管 Laila Khawaja 表示,未來 AI 的發展不僅將獲得資金、補貼等支持,也將具備穩定的需求動能,因為在社會層面普遍應用意味推論需求龐大。
在能源供應層面,Khajawa 指出中國在發電、可再生能源佈局、儲能設施建設與微電網布局等方面已有大規模投入,以支撐 AI 運算中心的能源效率與穩定性。她認為,能源結構與算力基礎設施是美國限制 AI 發展的瓶頸,而中國在這方面具備潛在優勢。
然而,中國科技企業仍面臨一大挑戰:高端晶片的可獲得性受限。William Blair 新興市場策略經理 Vivian Lin Thurston 指出,由於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中國在先進 AI 處理器方面難以取得最佳解決方案。她認為,中美 AI 發展模式將呈現差異性:美國 AI 應用更廣泛,而中國的 AI 採用更集中於政府導向與重點行業。
在應用層面,中國企業在 AI 採用速度相對美國較慢。Thurston 指出,中國的 AI 採用目前多集中於北京支持的先進製造業、電動車、能源轉型、家電自動化等領域,而不像美國那樣橫跨金融、媒體、物流、零售等產業。她預期中國初期投資將更多集中在 AI 基礎設施,而非應用端,這意味其成長速度或許不像美國那麼快速,但具備更長期彈性與可延續性。
在估值層面,阿里巴巴目前的本益比約為 17 倍,明顯高於因監管風波導致其在 2024 年降至個位數估值水準,但仍低於美國電商與雲端業者亞馬遜 (AMZN-US) 約 24 倍的估值。分析師認為,現階段其盈利尚未充分反映 AI 投資潛力與電商業務若經濟回升的催化效果。
除了自身的投入外,阿里巴巴也在海外數據中心佈局上加大腳步。花旗分析師 Louis Tsang 報告中指出,阿里巴巴在巴西、法國、荷蘭等地的數據中心擴建計畫,以及在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與杜拜等地的容量提升,都將惠及資料中心業者如 GDS Holdings 和 VNET。Tsang 對這些公司給予買入評級。
此外,市場也關注投資人動向。著名科技投資人、人稱木頭姐的方舟投資公司執行長伍德 (Cathie Wood) 本周透過其管理的 ARK Fintech Innovation (ARKF-US) 與 ARK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ETF (ARKW-US),首次自 2021 年起重新布局阿里巴巴 ADR,總計買入金額達 1,630 萬美元。該消息發布後,阿里巴巴 ADR 股價強勢上漲逾 8%。
綜觀而言,阿里巴巴此次宣布加大 AI 投資並推出 Qwen3-Max 語言模型,是其在中國 AI 競賽中加速佈局的重要一步。在政策支持、資源整合與市場期待的三重推動下,其在未來全球 AI 賽局中的角色備受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