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銀啟動拋售ETF等資產 坦言「100年才賣得完」

日本銀行(日銀)在執行長達 13 年、總額高達 70 兆日元的 ETF 與 REIT 購買政策後,上週宣布將進入退場階段。然而,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坦言,若要將這些資產逐步出售回市場,可能需要超過 100 年的時間,任務艱鉅並充滿挑戰。
日銀上周宣布,將開始以買進成本為基準,逐年向市場拋售約 3,300 億日元(約 674.3 億新台幣的 ETF,以及 50 億日元(約 10.22 億新台幣)的 J-REIT 不動產投資信託部位;具體執行將在準備工作完成後展開。
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在 19 日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日銀將以極其長期的時間跨度來執行資產出售計畫,「全部賣完可能要花超過 100 年」。並強調未來不會重啟 ETF 購買。這項政策的終止,代表著日銀結束了這項在過去 10 多年中,透過主動購買風險資產來干預股市的罕見寬鬆措施。
自 2010 年起,日銀將購買 ETF 視為擺脫通貨緊縮的重要工具,並在前總裁黑田東彥的領導下,於 2013 年啟動「異次元寬鬆」後大幅擴大購買規模。這項政策在股市下跌時提供了支撐,對維持市場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此政策也招致不少批評。有觀點認為,央行的介入扭曲了市場價格,使得股價無法真實反映企業業績。此外,將股票表決權交由資產管理公司行使,也引發了對公司治理可能被削弱的擔憂。
日銀內部曾探討多種退場方案,包括將 ETF 轉移給政府旗下機構或分發給國民。但由於擔心在市價出售時可能產生虧損,最終選擇了將資產逐步賣回市場的策略。
儘管此舉可能導致股價下跌,但為了避免大規模拋售引發市場混亂,日銀決定採取長期、漸進的方式。植田和男總裁對此表示,雖然長期拋售存在弊端,但影響不會特別大。
根據日生基礎研究所的數據,截至 9 月,日銀持有的 ETF 市值高達 85 兆日元,相當於東證主機板總市值的約 8%,甚至超過了日本養老基金(GPIF)的股票持股。
日銀的長期拋售計畫並非沒有風險。如果未來股市大幅下跌,日銀所持有的 ETF 可能產生帳面虧損,進而影響日銀的財務狀況。日銀在最初制定購買方針時,就明確了「極力避免擾亂市場」、「以合理價格進行」以及「極力避免央行產生損失」等原則。
植田總裁也強調,如果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日銀將回歸基本方針,並在必要時採取適當措施。
野村綜合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木內登英認為,日銀將會維持目前的出售節奏,以避免在股價下跌時因推進拋售而受到批評。這意味著日銀在未來將持續在維護金融穩定與逐步退場之間尋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