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施政報告:聚焦北都發展、鞏固金融樞紐、推動民生改革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三(17 日)發表其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提出一系列涵蓋經濟、產業、民生等領域的改革措施。報告中,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成為兩大核心亮點,同時在民生議題上也推出了多項新政。
北都發展全面提速,引入創新開發模式
為加速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港府將成立一個由行政長官親自擔任主席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並下設三個由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副司長領導的工作組,分別負責設計營運模式、籌劃大學城及統籌發展流程,顯示出政府對此計畫的高度重視。
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拆牆鬆綁」的行政措施,旨在提升效率並鼓勵市場參與。重點包括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採納各地優秀建築技術以縮短工期並降低成本;推行創新的「分階段開發」模式,參考內地「1.5 級開發」概念,允許初期先興建低密度設施匯聚人流;並鼓勵市場以原址換地、「片區開發」等多元模式參與。
在土地政策方面,政府將提供更靈活的批撥方式,例如租期可長於七年,並可根據產業政策採公開或限制性招標,甚至直接批地。為減輕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地價將採「按實補價」,即依據實際興建的樓面面積與用途來釐定。
鞏固金融樞紐,拓展多元市場
在金融領域,報告提出多項舉措以鞏固香港的國際樞紐地位。為支持國家科技強國建設,政府將透過「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並探索將股票結算週期縮短至 T+1 的可行性。同時,將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櫃台納入「股票通」南向交易,並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首選地回歸。
報告預期,香港未來幾年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並指出「跨境理財通 2.0」啟動後,內地投資香港的財富產品戶口已由 2.5 萬個增至 11 萬個。
此外,政府也將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由財政司司長領導,推動香港成為區域黃金儲備樞紐,目標三年內黃金倉儲超越 2000 噸,並將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合作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
驅動產業升級與民生改革
李家超表示,為推動產業發展,政府已成功吸引一家歐洲領先的航空服務公司落戶香港,設立飛機拆件及高價值零件回收業務,以鞏固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在生物科技方面,將吸引更多藥企來港進行臨床試驗,並籌備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目標成為國際認可的權威監管機構。同時,政府將推動 AI + 發展,並推出 30 億港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支持本地大學吸引頂尖科研人才。
民生方面,政府將以小規模試點形式,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為鼓勵生育,新生子女的額外免稅額將延長一年,即子女出生首兩年每年均可享 26 萬港元免稅額。為促進「寵物經濟」,擬放寬規定,容許食肆申請讓狗隻進入餐廳。教育方面,八大資助院校的非本地生學額上限擬由 40% 放寬至 50%。
此外,「新資本投资者入境計劃」也將優化,購買非住宅物業可算入的投資額由 1000 萬港元提升至 1500 万港元。而為了便利在內地養老的港人,明年起廣東及福建省的合資格長者可選擇讓政府將現金援助直接匯入其內地指定銀行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