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新財劃法出爐 地方要多加承擔責任

總統賴清德今 (16) 日出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淡江大橋連接淡水、八里兩端通車,交通部預計明年 5 月正式通車。賴清德除了感謝施工單位外,針對新北市政府盼中央支持地方,賴清德強調未來將持續協助,但他也提到新版財劃法修法後,未來地方政府財政較好,可能要扛起更多責任。
賴清德致詞時表示,淡江大橋的推動過程極其艱難,若沒有工信 (5521-TW) 集團勇於承擔,就不會有今天成果,未來通車後,可減少關渡大橋約 3 成及竹圍路段約 17% 交通量,使往返雙北市中心更加便捷,並可直達桃機,帶動北台灣交通發展與產業繁榮。
賴清德強調,淡江大橋最終成就了全世界最大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當年因主橋工程特殊複雜,歷經七度流標,但中央與地方始終堅持原有理念,在時任公路局長、現任交通部次長陳彥伯及各單位全力配合,最終保留下這座兼具藝術與工程價值的獨特橋塔。
賴清德指出,淡江大橋正如 101 大樓與高鐵 (2633-TW) 已成為國際記憶中的台灣象徵,未來當飛機航經大臺北上空時,將成為旅客最先映入眼簾的景象,成為新的國際地標。他也承諾,明年將親自出席通車典禮,與全民一同見證這座歷史建設的啟用。
對新北市盼中央能協助地方建設,賴清德也回應,未來不論縣市或縣市長的黨派,中央都是根據地方的發展、國家建設的需求,給予必要的支持。
但賴清德提到,新版財劃法修法後,中央不見得能像過往有能力支援地方,過去經費多、事情多做,未來地方財政會較好,地方也要扛起更多的責任,目前財劃法已發現問題,希望朝野本於財政分配上保留中央照顧地方的能力,兼顧地方均衡發展。
賴清德表示,以新北為例,中央在淡江大橋、淡北道路及淡海輕軌 3 項建設的投入已逾 300 億元,未來中央將持續協調、保留照顧地方的能力,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