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中國汽車業新政:遏制價格戰 產業生態面臨全面重塑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汽車業新政:遏制價格戰 產業生態面臨全面重塑(圖:shutterstock)
中國汽車業新政:遏制價格戰 產業生態面臨全面重塑(圖:shutterstock)

中國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車領域,正迎來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關鍵時刻,真正的考驗已經來臨。為確保《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的有效實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的規範倡議,旨在標準化整車企業與供應商採購合同中的帳款支付內容。此舉預示著行業生態將發生深刻變化。

新規範的核心要點包括:

• 驗收時限嚴格化:車商在接收到供應商提供的貨物後,必須在 3 個工作日內完成驗收,並及時出具驗收單,以杜絕長期拖延驗收的行為。

• 帳期明確限制:自驗收合格日起計算,車商給予供應商的結算與支付帳期最長不得超過 60 個自然日(如遇法定節假日則順延),這將顯著縮短過去普遍的長帳期。

• 預付款機制建立:若雙方供貨單價尚未達成一致,甲方應先行支付至少 80% 的供貨合同單價或 50% 的開發定點單價計算金額的款項,確保供應商的現金流。

• 支付方式鼓勵現金:協商支付方式時,鼓勵使用現金(銀行轉帳、電匯等)或銀行承兌匯票支付。特別是當乙方為中小企業時,更倡導全部採用現金或銀行承兌匯票結算,以保障中小企業權益。

這些措施的核心目的,在於將 60 天帳期真正落實到位,有效防止車商透過「玩貓膩、打擦邊球」的方式,利用供應商資金進行不公平競爭或欺壓供應商。此項新規是針對今年春天爆發的空前激烈汽車價格戰所引發的「行業承諾」打補丁。

此前,中國車企的平均帳期高達 170 天,不少企業甚至超過 200 天。監管部門透過將帳期統一至 60 天內,巧妙地叫停了車商「用別人的錢打價格戰」的行為。

這項政策也吸取了房地產行業的深刻教訓,例如恆大等企業倒閉後,因長期佔用大量供應商、承建商資金而導致風險大量外溢,拖累了眾多上下游企業。將車商的帳期控制在 60 天內,不僅能有效防止汽車行業產能過剩的風險進一步外溢,還能適度控制價格戰的慘烈程度,對於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過去,僅規定 60 天帳期仍有漏洞可鑽,例如透過拉長供貨驗收時間或提供「供應鏈金融憑證」變相拖延支付,這次新規堵住了這些漏洞,鼓勵真金白銀的結算。

陸媒評論認為,從現在開始的未來幾年,大多數車商的日子預計將不好過。儘管在國家政策鼓勵和國產汽車競爭力提升下,今年 1 至 8 月中國汽車產銷量仍有 12.7% 和 12.6% 的增長。然而,隨著市場基數提高和刺激政策對未來消費潛力的透支,未來幾年增長將顯著放緩,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車商的「擴軍備戰」卻仍處於高潮,今年 1 至 8 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 0.5%,但汽車行業增速卻高達 20.2%,預示著汽車產能過剩問題將進一步加劇。

相關行情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