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廠搶灘歐洲市場:關稅難擋攻勢 歐陸車廠面臨嚴峻挑戰

歐洲汽車市場正經歷一場由中國電動車 (EV) 製造商發起的激烈變革。儘管歐盟已祭出高額關稅,但以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為首的中國車廠憑藉其多樣化的產品線、激進的擴張策略以及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PHV) 的重視,持續在歐洲市場取得顯著進展,對福斯汽車 (Volkswagen) 和 Stellantis NV 等歐洲本土巨頭構成日益嚴峻的威脅。
中國車廠的歐洲攻勢
比亞迪正以驚人的速度強化其在歐洲的市場布局。公司執行副總裁李柯在慕尼黑車展上表示,比亞迪計畫到今年底前,將其在歐洲 32 個國家的門市數量增至 1,000 多家,並在 2026 年將這個數字翻倍至 2,000 家,旨在創造一個消費者能夠輕鬆體驗和購買比亞迪產品的環境。
比亞迪在歐洲提供的車型也從兩年前的六款大幅增加到現在的十三款。其最新推出的 Seal 6 DM-i Touring 插電式混合動力旅行車,擁有高達 1,350 公里的油電綜合續航里程。
根據英國顧問公司 JATO Dynamics 的調查,比亞迪在 2025 年 1 月至 6 月間,於歐洲 28 個國家銷售了 70,500 輛汽車,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3.1 倍。整體而言,中國汽車 7 月份在歐洲的銷量同比增長了 1.9 倍,達到 59,363 輛,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除了比亞迪,小鵬汽車 (Xpeng) 和浙江零跑科技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等其他中國車廠也積極利用德國車展展示其產品線,尋求擴大近年來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
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宣布,公司計畫明年在歐洲的銷量翻倍至 120,000 輛,並在 2027 年再次翻倍;同時,其西班牙本地化生產預計將於明年下半年啟動。小鵬汽車則計畫明年將其更實惠的 Mona 子品牌引入歐洲,這標誌著該公司將超越其高端車型,進一步向下壓迫歐洲製造商。Mona 品牌下的入門級 M03 轎車已成為小鵬汽車快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佔其月銷量的約 40%。
關稅障礙與應對策略
歐盟為了應對中國政府補貼導致的不合理低價競爭,已從 2024 年 10 月起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最高可達 35.3%,使總關稅達到 45.3%。比亞迪面臨 27% 的高額關稅。然而,中國汽車的銷量仍持續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提高了不屬於加徵關稅對象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PHV) 的出口比重。
今年 7 月,PHV 在中國汽車銷售比例中佔到 9.7%,創下歷史新高。比亞迪的「海豹 (SEAL)」PHV 車型更在 6 月份首次榮登歐洲 PHV 銷量榜首。此外,中國車廠也正積極與歐洲當地銷售夥伴合作,並承諾在當地建立生產基地,以進一步規避關稅影響並深化市場根基。比亞迪在匈牙利建設電動車工廠的計畫雖然正受到歐盟關於不當補貼的調查,但李柯表示該工廠有望在年底前開始生產。
歐洲車廠的應戰
面對中國車廠的猛烈攻勢,歐洲本土汽車製造商如福斯汽車和 Stellantis NV 正努力削減成本以捍衛在停滯不前的歐洲汽車市場中的利潤。
福斯汽車執行長 Oliver Blume 表示,公司正積極提供更實惠的電動車,包括預計明年上市、定價低於 25,000 歐元 (約 29,330 美元) 的電動 Polo,以及其受歡迎的 T-Cross 運動型多功能車 (SUV) 的電動版本。
福斯汽車也展示了其旗下平價品牌 Skoda 的新車型。布魯姆強調,他們的目標是為大眾提供科技,而這正是他們目前在入門級電動車領域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