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硬科技日聚焦「OP AI落地智慧」 林之晨看好雲端AI營收維持倍數成長

台灣大 (3045-TW) 今 (9) 日舉辦 2025 台灣大硬科技日,以「OP AI 落地智慧」為主題,聚焦企業在 AI 導入過程中的三大痛點,包括落地困難、應用零碎以及系統整合的壁壘。總經理林之晨看好台灣大的雲端 AI 相關營收,在未來 2 至 3 年維持倍數成長的步伐。
林之晨表示,今年至今台灣大在雲端 AI 營收年增達 2 倍,主要來自訂閱型服務,以及長期可重複的收入,他並認為,AI 將成為台灣大新成長曲線,內部單位生產力將提升至少 1.5 倍,外部 AI 業務未來 2 至 3 年可維持倍數成長的步伐,成為公司長期獲利的驅動力。
企業服務事業商務長朱曉幸也補充,台灣大從去年到今年在雲端 AI 方面有很多斬獲,取得政府許多雲端 AI 相關標案,主要為「軟、硬、雲、網、地」的統包整合服務,預計年底驗收後,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初看到貢獻。此外,政府與企業在資安相關的營收,今年也繳出年增 94% 的表現,同樣看好其未來成長動能。
林之晨進一步提到,台灣大今年預計投入 9.3 億元的研發支出,主要聚焦 AI 技術與應用,並與戰略夥伴共同研發,持續開發涵蓋語音、資安、團隊協作的 AI 產品,助力企業一站式導入、快速落地。
林之晨指出,生成式 AI 已從「模型軍備競賽」進到「落地實戰」階段,真正挑戰在於誰能將技術轉化為可衡量的成果。他說明,雖然 AI 外部知識豐富,但進到企業場域時,往往對內部語言與流程的理解有限,認為 AI 落地需深入企業語境。
因此今年的硬科技日以「OP AI 落地智慧」為主題,結合 On-Prem 地端部署與數據主權,以及 Over-Powered 支撐跨場域應用的高效能,並攜手生態圈夥伴 Open Possible 創造更多可能,同時展出 15 項跨場域的應用成果。
資訊長蔡祈岩則表示,生成式 AI 為一場由「逆分工」驅動的產業重構,AI 學會寫程式後,工程師需更貼近用戶,理解痛點並提出解決方案,也就是組織內部角色正在被重新分配,價值鏈與商業模式也隨之改寫,而台灣大正建構一條從語料、模型到應用的完整落地鏈,協助企業從戰略、技術到應用 3 個層面實現「產業 AI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