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已衝高!蘋果新品發表會可能變「利多出盡」?

《彭博》周一 (8 日) 報導,投資人原本寄望蘋果 (AAPL-US) 年度最大產品發表會能為股價再添動能,但分析師普遍警告,這場活動恐怕難以滿足市場期待。自 7 月底以來,蘋果市值已大增超過 4,500 億美元,股價上漲空間被認為有限,加上人工智慧 (AI) 布局疑慮揮之不去,市場情緒偏向謹慎。
蘋果股價 8 月表現亮眼,不僅寫下一年多來最佳單月漲幅,還因美國總統川普延後關稅衝擊以及近期反壟斷裁決有利於維持 Alphabet(GOOGL-US) 支付的搜尋分潤,進一步推升買盤。上周股價再漲 3.3%,但周一早盤持平。分析師指出,除非發表會出現重大驚喜,否則股價短線難再突破。
估值偏高 投資人聚焦 AI 進展
Prime Capital 投資顧問公司投資組合經理 Clayton Allison 直言:「在這波漲勢後,很難建議再加碼或建立新部位,因為我們不認為會出現能真正刺激需求的功能。如果 AI 策略持續落後,我更擔心股價風險。」
目前蘋果股價本益比達 31 倍,為標普 500 指數前六大成分股中第二昂貴者,僅次於輝達 (NVDA-US)。雖然蘋果在截至 6 月的第三季營收成長 10%,創下三年來最快增速,但預估接下來兩季將趨緩,與估值更便宜、成長更快的 Alphabet 和 Meta(META-US) 相比顯得吃力。
歷史數據也不利於看多者。銀行業者指出,蘋果新品發表日往往成為「利多出盡」時刻,股價當日下跌的情況屢見不鮮。在當前 AI 競爭加劇之際,若發表會無法展現具體進展,恐引發市場對其成長動能的進一步質疑。
漲多後有回檔壓力 華爾街分歧加大
自 4 月低點以來,蘋果股價已反彈 39%,但年初至今仍下跌逾 4%,相較之下,那斯達克 100 指數同期上漲 13%。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若蘋果選擇多年來罕見的調漲售價,可能為成長提供新的助力,不過多數觀點仍認為短期上行空間有限。
美銀分析師 Wamsi Mohan 在 8 月 25 日報告中指出,蘋果新品揭曉往往引發「賣在新聞」行情,但 30 至 60 天後通常會收復失地。Matrix Asset Advisors 投資長 David Katz 則表示:「我們仍持有蘋果,但熱情不再。股價並不便宜,上檔空間有限,除非 AI 藍圖能更清晰。長期我相信會更高,但短期很難。」
《彭博》數據顯示,目前追蹤蘋果的分析師中,推薦買進的比例不到六成,遠低於微軟 (MSFT-US) 的 97%。蘋果上周五收在約每股 240 美元,已高於市場平均 12 個月目標價 238 美元,反映出華爾街對短線續漲缺乏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