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限購「全面解禁」:中國房地產市場迎來關鍵轉折點?

中國房地產市場 9 月迎來一線城市限購政策的全面鬆綁,隨著深圳在 9 月 6 日正式實施非核心區限購放寬政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已全部放開非核心區域購房限制。
然而,在經濟深度調整與市場信心不足的雙重背景下,這場力度空前的政策鬆綁,究竟是短期刺激還是長期拐點,引發了廣泛關注。
政策演進:從單點突破到全面開花
一線城市的限購政策放寬呈現出「梯度推進」的特徵。廣州作為先行者,率先全面放開限購。至 8 月,調控節奏明顯加快,北京與上海幾乎同步推出非核心區限購放寬政策。
• 北京:自 8 月 8 日起,將限購鬆綁範圍劃定為五環外區域,取消套數限制,但仍保留兩年社保繳納要求。公積金貸款政策亦有調整,二套房最高貸款額度提升至 100 萬元,最低首付比例降至不低於 30%。成年單身人士購房按居民家庭執行限購政策。
• 上海:自 8 月 25 日起,將放鬆區域設定為外環外,非滬籍社保要求降至一年,並明確符合條件居民家庭在外環外購房不限套數。成年單身人士按居民家庭執行限購。上海在利率定價機制上做出重大調整,不再區分首套與二套住房,統一降至 LPR 減 45 個基點。同時,優化了多項公積金政策,包括提高貸款額度、支持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首付款以及支持「又提又貸」。
• 深圳:於 9 月 5 日發佈新政,自次日起實施,其放鬆力度更為顯著。在羅湖、寶安(不含新安街道)、龍崗、龍華、坪山、光明等非核心區,本地戶籍家庭與繳滿一年社保的非深戶家庭可不限套數購房;即便未繳納社保的外地家庭,也可在此類區域購置兩套住房。此外,鹽田區、大鵬新區則完全不限購。此政策直接打破了此前非深戶購房的社保門檻,成為四大一線城市中最寬鬆的限購政策。深圳僅保留南山、福田及寶安新安街道的嚴格限購。企事業單位購房政策與信貸政策也同步優化,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再區分首套與二套住房。
據報導,一線城市的限購鬆綁並非孤立行動,而是與全國性政策形成「組合拳」。中國國務院在 5 月 17 日已推出四項重磅措施,包括 3000 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降低首付比例(首套房最低 15%,二套房 25%)、取消房貸利率下限。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強調「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和「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市場反應:短期提振與長期信心博弈
政策落地後的市場反應顯示出短期提振,但不同城市、不同區域的分化特徵明顯。
• 上海:政策實施後一週內,新房成交面積達到 17.2 萬平方米,環比增長 7%,為近九週最高值。8 月二手房成交 1.75 萬套,環比增長 4%。外環外區域部分項目出現來訪量與成交量雙增長態勢。
• 深圳:市場反應呈現「脈衝式」特徵。新政落地後出現短期反彈,初期交易數據好轉。但進入 10 月後,市場熱度有所回落,並未出現持續上漲態勢。有觀察者指出,政策效果衰減速度明顯加快,有時「只管三個月」。
• 北京:市場表現相對平穩。由於仍保留兩年社保要求,對市場的刺激力度相對有限,購房者多處於觀望狀態。
市場信心不足的背後,是購房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嚴躍進指出,深圳新政後預計會進一步產生購房需求。他在 2025 年初的分析中提到,2024 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呈現「U 型」深度調整,四季度政策發力後市場出現止跌回穩態勢,一線城市的限購鬆綁對此起到了關鍵作用。
政策展望:核心區限購與全國傳導效應
隨著四大一線城市非核心區限購的全面放開,市場普遍關心核心區限購是否會進一步放開。從目前的政策導向來看,一線城市核心區的限購政策短期內全面放開的可能性較小,但局部調整的空間依然存在。嚴躍進認為,深圳的政策寬鬆度已處於較高水平,短期內進一步全面放開核心區限購的必要性不大。未來,核心區可能會通過調整社保年限、優化購房資格等方式進行局部放鬆。
一線城市的政策調整對全國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產生「傳導效應」。正面效應是改善全國房地產市場預期,帶動二三線城市市場信心的恢復。然而,也可能產生負面的「虹吸效應」,吸引二三線城市的優質人才與資金進一步流入一線城市,加劇區域分化。為應對此情況,部分二三線城市已積極調整政策,如降低落戶門檻、提供購房補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