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網傳小米向比亞迪下達20萬輛車電池訂單 官方未回應 網路熱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網傳小米向比亞迪下達20萬輛車電池訂單 官方未回應 網路熱議(圖:shutterstock)
網傳小米向比亞迪下達20萬輛車電池訂單 官方未回應 網路熱議(圖:shutterstock)

8 月底一則由汽車博主「小馬甲不小」爆料的消息,稱小米 (01800-HK) 已向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下達高達 20 萬輛車的電池訂單,引發市場的討論與質疑聲,小米與比亞迪均未對這一訂單消息予以官方回應。

對這一消息,有網友直言「還有誰相信小馬甲?20 萬輛訂單說下就下,連個官方消息都沒有,怕不是為了博眼球吧?」。據報導,這筆訂單規模,若以小米主力車型 SU7 的電池需求估算,大約介於 12 至 15GWh 之間,幾乎相當於比亞迪半個月的電池產能。

合作淵源與市場需求

小米與比亞迪的深厚淵源,比亞迪電子長期以來一直是小米手機的核心代工廠,承擔了小米約 40% 的手機產能。在汽車領域,小米首款車 SU7 標準版已部分搭載比亞迪旗下弗迪刀片電池,而小米 YU7 標準版和 Pro 版也同樣採用弗迪電池。

小米集團創辦人雷軍曾多次公開表示對比亞迪的信任與合作意向,例如在參觀小米工廠時向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詳細介紹產能規劃,並提及特斯拉大壓鑄技術及小米的「備胎計畫」。在 2024 年北京車展期間,雷軍更直言「比亞迪給小米手機做了十幾年電池,現在汽車還得靠老夥伴」,足見雙方合作意圖強烈。

從市場角度看,這項潛在合作有其合理性。比亞迪作為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廠商,其刀片電池在安全性與成本控制方面具備顯著優勢。2025 年前 7 個月,比亞迪電動汽車電池裝車量達到 105GWh,同比增長 52.4%,全球市場份額佔比 17.8%。

另一方面,小米汽車自 SU7 上市以來銷量持續上揚,2025 年 8 月交付量已突破 3 萬輛。隨著二期工廠在 7 月投產,總產能將達 35 萬輛 / 年,小米對穩定且充足的電池供應需求極為迫切。選擇比亞迪,無疑是一個合理的策略性考量。

質疑聲浪與潛在考量

儘管合作前景看似光明,這筆訂單消息仍引發諸多質疑。技術層面,小米 SU7 目前主要搭載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若全面切換為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需對車型電池包結構、電控系統進行大幅調整,這在短期內實現難度較大。

然而,從成本效益來看,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在 2025 年上半年的價格約為 0.33 元 / 瓦時,低於寧德時代三元電池的 0.38 元 / 瓦時。若小米未來推出入門級車型或為 SU7 增設低配版本,比亞迪電池在成本控制上將具備明顯優勢,有助於提升車型性價比。

此外,從市場競爭角度分析,小米主打人民幣 20-30 萬元純電轎車市場,而比亞迪則覆蓋全價位、全品類,尤其在 SUV 和混動領域優勢突出,雙方直接競爭衝突較小。這種「非直接競爭」關係為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反而能形成供應鏈上的互補。有分析指出,小米若過度依賴單一電池供應商(如寧德時代),可能在議價能力和供應優先級上受限。因此,供應鏈多元化是小米的戰略考量之一。

另一方面,比亞迪身為一家同時生產電池和整車的企業,其是否會「全力支持」小米,甚至開放其核心的刀片電池與兆充快充技術,也引發外界疑問。過去,比亞迪對外供應電池時,通常會優先選擇與自己不直接競爭的車企。將核心資源開放給潛在競爭對手,比亞迪必須仔細權衡「眼前利益」與「長遠競爭」之間的關係。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