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月漲10%全球最強 融資餘額創新高引監管警戒

據《彭博》周四 (4 日) 報導,中國股市從靜悄悄復甦變成全球表現最佳的漲勢,令市場老手意外。滬深 300 指數 8 月大漲 10%,主要由對沖基金和散戶推動,但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未明顯好轉,北京當局擔心投機過熱重演 2015 年股災。
目前中國消費者和企業支出依然疲弱,企業獲利改善有限。推升中國股市的主力是對沖基金和散戶投資人,他們在低利率時代積極尋找更高報酬。投資人也押寶 AI 發展和政府整頓產能過剩問題,期望能重新點燃經濟引擎。
然而官方數據仍未出現經濟反彈訊號,股價過熱跡象明顯,讓人聯想到 2015 年那場重創無數散戶的慘劇。
投機警訊頻傳
中國股市已出現多項警訊。如成交量飆至新高,融資餘額同樣創下歷史紀錄,反映市場風險大增。
為了給過熱行情踩煞車,基金公司已限制績效最佳商品的每日申購額度,銀行也嚴查信用卡資金流入股市。
家庭資金大舉進場
這波資金潮主要來自家庭儲蓄,目前正處於歷史高點。定存利率持續走低,迫使部分資金轉戰股市博取更好報酬率。有錢人則透過私募基金率先卡位,但相較於中國家庭數兆美元的龐大儲蓄,目前進場資金仍相對有限。
中美貿易摩擦降溫也提振投資信心。市場看好政府推動的「反內捲」政策能終結惡性價格戰,解決長期困擾各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國在 AI 技術的重大突破,更讓投資人期待新一波科技革命即將來臨。
當局兩難
北京當局面臨進退兩難局面,既要維持股市活力又不能讓投機過度氾濫。官方明確偏好「慢牛格局」,希望避免暴漲暴跌傷害散戶利益。
分析師示警,除非企業獲利實質改善或政府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否則泡沫破滅風險不容小覷。中國的監管單位正研議多項降溫手段,包括鬆綁放空管制和加強投機交易監管。
當前中國經濟仍深陷泥淖,房市危機陰霾未散。政府正試圖重啟家庭支出,以抵銷與美國貿易戰的衝擊,絕不樂見股災再度重創民眾信心。一旦損失過於慘重,恐將撼動中國領導層最在乎的社會穩定基石。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