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中美AI競爭白熱化 專家建議東南亞「不要輕易選邊站」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DeepSeek憑藉低成本優勢在東南亞快速普及。(圖:Shutterstock)
DeepSeek憑藉低成本優勢在東南亞快速普及。(圖:Shutterstock)

根據《CNBC》周二 (8 日) 報導,中國深度求索 (DeepSeek) 開源模式因成本低廉在東南亞興起,但美國仍在人工智慧 (AI) 晶片領域領先。面對中美兩強的 AI 競爭,專家建議東南亞國家別急於選邊站,而應從兩強汲取優勢並建立自主技術能力。

行動網路貿易組織 GSMA 亞太區負責人 Julian Gorman 表示,若東南亞被迫在兩個超級大國間選邊站,將是負面發展。

「東南亞非常依賴中美兩大經濟體,我認為很難想像他們會倒向任何一方」,Gorman 說。「非常重要的是,我們要繼續專注於避免技術分化、將其標準化,並努力讓技術超越地緣政治,最終為善所用。」

中美各有優勢供應

隨著中美兩國 AI 企業向全球新市場擴張,北京和華盛頓都在先進技術領域尋求更大全球影響力。

亞洲集團董事總經理兼數位業務聯合主席 George Chen 表示,東南亞最初傾向於使用美國的 AI 模型,如 Google(GOOGL-US) 和微軟 (MSFT-US) 的產品。然而,中國 DeepSeek 的崛起改變了這個局面。

DeepSeek 憑藉低廉成本和開源授權模式在東南亞迅速普及,開源特性讓各國更容易根據自身需求客製化 AI 模型。開源模型更是中美以外地區建立自主 AI 能力的重要工具。

硬體方面美國仍領先

在硬體方面,美國透過 AI 晶片霸主輝達 (NVDA-US) 保持領先。雖然美國限制中國取得這些晶片,但東南亞市場仍可獲得,Chen 建議該地區繼續善用這項優勢。

不過 Chen 也指出,十年後 AI 版圖可能出現劇變,中國可能提供比輝達更實惠的替代方案,因此「不要輕易且過快選邊站,要思考如何最大化經濟潛力」。

Gorman 指出,面對超級大國間的「平衡策略」對東南亞並非新鮮事,該地區行動產業依賴中國製造,電信領域則依賴美國。

東南亞具自身強項

儘管中美在先進 AI 模型方面領先,專家表示東南亞在全球 AI 領域擁有獨特優勢。

「AI 最終需要應用到實際產品或服務上」,Chen 表示。該地區擁有強勁的應用程式環境和年輕人口結構,「人才潛力始終存在,研發成本相對便宜」。

成本考量已促使馬來西亞成長為 AI 數據中心和運算的全球強國。Chen 建議東南亞引進先進企業,讓國內產業學習受益——這是中國追趕西方的策略。

可扮演監管領導角色

Gorman 認為,東南亞可作為中美間的中立場域,讓雙方就負責任的 AI 應用進行高層對話。東南亞也可在 AI 監管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如新加坡的國際詐騙共同責任框架。

目前全球 AI 監管寥寥無幾,歐盟已通過相關政策,但美國和東協國家尚未跟進。Chen 表示,該地區需要團結採用共同框架,才能在全球 AI 發展談判桌上獲得更突出席位。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