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與美國加速關稅談判!數位服務稅與農業市場成重點

南韓是首批與美國啟動關稅談判的國家之一。自雙方於 4 月達成協議以推動關稅取消以來,隨著 7 月 9 日即將到期的 90 天、25% 關稅暫停期逼近,南韓目前正積極尋求延長談判期限。
據韓國官員稱,至今為止,韓國與其第二大貿易夥伴國之間的貿易談判主要集中在非關稅壁壘上,因為根據一項自由貿易協定,韓國已經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接近零的關稅。
以下是談判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雙方爭議聚焦數位服務稅與科技監管
南韓通商部長呂翰九表示,數位產業是本輪談判的重點。南韓政府正計畫立法規範科技巨頭,以限制壟斷並保護中小企業。
然而,此前美國國會議員 Adrian Smith 及 42 位議員致信美國貿易代表,批評南韓此法案仿效歐盟《數位市場法》,對美國科技公司構成不公平待遇,同時排除中國企業如字節跳動、阿里巴巴 (09988-HK) 與 Temu 等。
不過,南韓執政黨內部透露,鑑於貿易敏感度,考慮延緩對 Google(GOOGL-US) 、蘋果 (AAPL-US) 、Meta(META-US) 、Naver 與 Kakao 等平台的反壟斷法案。
同時,美國 3 月發布的對外貿易壁壘報告也提到,南韓要求 Netflix(NFLX-US) 等內容提供者支付網路使用費,並限制 Google 和其他供應商匯出基於位置的資料。
南韓 2016 年以北韓安全為由,曾拒絕 Google 輸出地圖數據,目前正審理其新申請,預計 8 月 11 日裁決。
農業與汽車市場進口開放存國內壓力
南韓貿易部長指出,美國在本輪談判中也要求其進一步開放南韓農業、汽車與數位市場。
作為美國牛肉最大買家之一,南韓目前以瘋牛症風險為由,限制進口 30 個月以上牛隻肉品,美方同時也要求對馬鈴薯與蘋果等農產品擴大市場准入。
儘管南韓早在 2007 年自由貿易協定中同意至 2026 年將牛肉關稅降至 0%,但南韓國內仍對進一步開放市場感到憂心。
在 6 月 30 日的聽證會上,農民團體公開表達抗議,通商部也強調農業為極具敏感性的談判領域。
此外,美國總統川普曾批評南韓對稻米進口徵收超過 500% 關稅,不過此議題尚未在工作層會談中正式提出。
工業合作與能源投資納入談判策略
除關稅與數位監管外,雙方也重視產業合作與投資機會。
南韓官員指出,造船業為合作重點之一,預計有助提振美國製造業並降低其貿易逆差。
呂翰九表示,南韓在 AI、晶片、電池、汽車及半導體等領域具主導地位,期望透過合作深化雙邊經濟連結。
儘管南韓對美國阿拉斯加總值 440 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項目表達興趣,但官員坦言項目可行性仍未確定,美國預計將於今年稍晚提供更完整技術資訊。
不過,南韓與美國間針對駐韓美軍約 28,500 人經費分擔,以及外匯政策等議題,正分別透過財政與國防管道展開協商,並未納入本輪關稅談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