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朝令夕改」投資者莫隨之起舞!瑞銀:美歐貿易談判尚未明朗 投資者恐太樂觀

瑞銀分析師警告,投資人不應被貿易政策的劇烈變化所迷惑,目前的情況仍可能出現更多意外轉折。
上周五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歐盟加徵 50% 關稅,市場因而大幅下挫,然而,川普上周日又推遲了這項決定,市場得以強勢反彈。這一劇本在過去數月中已經上演了多次。新的關稅將於 7 月 9 日生效。
美國與歐洲之間的貿易形勢迅速演變,從 4 月 2 日「解放日」威脅的 20% 關稅,到一周後的普遍 10% 關稅,再到 6 月 1 日可能引入的 50% 威脅。經濟學家指出,市場的反彈反映的是對危機「暫時迴避」的情緒,而非基本面改善,因為川普與歐洲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 · 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之間的友好通話並不保證雙方關係能持續良好。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投資長 Mark Haefele 表示,雖然歐盟爭取到更多時間與美國談判,但最近股票迅速反彈,顯示投資者恐對貿易談判的前景過於樂觀。上周初,標普 500 指數已上漲至距離歷史高點 3% 以內,自 4 月 8 日的低點上漲近 20%,當時對全球貿易戰的擔憂最為強烈。
截至撰寫時,歐洲主要股指普遍上漲:倫敦的 FTSE 100 上漲 1%;德國的 DAX 上漲 0.5%;巴黎的 CAC 40 上漲 0.16%。這與上周五川普對歐洲的 6 月關稅威脅時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當時 DAX 下跌 2%,FTSE 100 下跌 0.9%,CAC 40 下跌 2.4%。
在如此迅速變化的政策背景下,市場為何仍相信白宮的言辭,並因此可能影響其投資組合?瑞銀首席經濟學家 Paul Donovan 指出,投資者理應理性預期川普政府會頻繁撤回已發佈的政策,但市場為何仍對最初的消息做出反應,原因有三:
首先,是因為保險起見,Donovan 解釋道:「例如,供應可能會從其他市場轉向美國,以在威脅的關稅前建立庫存。為這種低概率事件做準備,雖然可能最終沒有必要,但仍然會產生成本。」
其次,由於政策變化,風險溢價已經被定價進市場,Donovan 補充道:「投資者認為貿易政策上存在兩個派系——傳統派和更激進的派系。當激進關稅政策佔上風時,市場更傾向支持傳統派,而不是難以預測的政策。」
第三,震驚效應,Donovan 指出:「激進的增稅引人注目,吸引媒體關注,而撤回則相對平淡。意味一些投資者會對關稅威脅印象更加深刻,卻忽視川普的退讓。」
這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對政策的看法,「如果消費者將價格上漲歸因於可能不會實現的關稅,這將為零售商帶來更多以利潤為主的通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