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全球金融市場近日動盪不斷 專家曝亟待救援的三大危機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全球金融市場近日動盪不斷 專家曝亟待救援的三大危機 (圖:Shutterstock)
全球金融市場近日動盪不斷 專家曝亟待救援的三大危機 (圖:Shutterstock)

全球金融市場近來動盪,美國股債匯市在美債危機中震盪,日本國債市場深陷流動性陷阱,中國房市則在轉型陣痛中尋找新動能,於是有網友戲稱美國的股 (債) 市、日本債市與中國房市成了當前世界三大待救市場。

中國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旗下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今 (23) 日刊文表示,日本債市最先迎來崩潰時刻,周二 (20 日) 新發 20 年期國債拍賣異常慘淡,投標倍數僅 2.5 倍,創下 2012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衡量日本債市需求的「尾差」飆升至 1.14,創 1987 年來最差水準。隔日,美債 20 年拍賣同樣慘淡,5.047% 的 20 年期美債得標利率,創下 12 年來最大的尾部「利差」,也是史上第二次突破 5% 收益率大關。

此外,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 (19 日) 發布今年前 4 月全國房地產市場基本情況,全國 70 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 - 0.1%,同比漲幅 - 4.5%,均持續收窄,但 4 月新屋價格上漲的城市數量下降,從先前的 24 個變成 22 個。從數據來看,全國樓市仍有壓力。

美國發行 20 年期公債,最終以 5.047% 的得標利率創 12 年新高,投標倍數僅 2.19 倍,顯示投資人對美債信心跌至冰點。

文中指出,這場崩盤源自三重衝擊。首先,穆迪周一 (19 日) 前突然下調美國 3A 信用評等,國會通過 3.8 兆美元減稅法案加劇債務危機,以及聯準會 (Fed) 持續升息引發的債券拋售潮。30 年期美債殖利率亦突破 5% 心理關卡,導致持有者帳面虧損超 20%。此外,川普政府卻在此時拋出「史上最大減稅計畫」,試圖通過刺激經濟緩解市場焦慮,但國會預算辦公室 (CBO) 預測該法案未來十年將增加 3.8 兆美元赤字,進一步削弱美元信用基礎。

日本國債市場正經歷 1987 年以來最嚴峻考驗,日本公共債務已達 GDP 的 234.9%,每 10 日元稅收中就有 2.5 日元用於支付利息,這種「死亡螺旋」因安倍經濟學退出而顯性化。

日本央行 (BOJ) 縮減購債規模導致市場流動性枯竭,40 年期國債殖利率亦創 20 年新高。日相石破茂面臨艱難抉擇,延續超寬鬆政策將加劇通膨與匯率貶值,但收緊購債則可能引發主權債務危機。

國際貨幣基金 (IMF) 警告,日本若爆發主權違約,將引發比歐債危機更嚴重的連鎖反應。

事實上,日本政府早就面臨過債務爆雷的風險,早在 2009 年也就是希臘債務暴雷的那一年,日本政府債務佔 GDP 比就超過 200%。

根據 IMF 最新數據,日本公共債務已達 GDP 的 234.9%,而引發歐債危機的希臘,債務比例僅 142.2%。

一直以來,日債是全球金融市場最大的「灰犀牛」,之所以日本財政還有一口氣,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擁有大量的海外資產,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國債大部分都在國內投資者手中,再加上日本長期實行超低利率,讓日本財政每年能都能勉強過關。

文中也指出,石破茂經歷的是每一屆日本政府都會遭遇的困局,他們也一樣試圖解決債務問題,但是最終都選擇了屈服,重新回到量化寬鬆的老路。

這次的日本財政是繼續​​撐過去,還是像歐債危機一樣爆雷,演繹一場登上金融教科書的「日債危機」,選擇權在石破茂手上。

至於中國房市,先說說不好的一面。截至今年 3 月,41% 城市去化週期在 18 個月以上,和 2024 年年底相比沒有明顯變化,這意味著中國房市仍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而從最新情況來看,去年 9 月釋放的利多已經被市場基本上消化完畢。

中國國家經濟綜合統計司對今年前 4 月情形定了基調,即當前房市總體仍在調整轉型過程中,剛性和改善性需求仍待進一步釋放。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也強調,雖然房價指數年增表現在改善,但依然需要持續鞏固,在市場修復成果方面下功夫。

好消息則在於,全球四大投行之一的高盛近日發布研究報告喊進中國房市。

在這份名為《經濟轉向內需驅動:聚焦中國房地產價值鏈中的買入機會》的報告,高盛認為,在都市化速率放緩,存量替換以及人口結構變遷等多種因素疊加作用下,中國未來 10 年新屋銷量將縮水 40%。

但高盛在報告中也揭示存量市場的轉型機會,中古屋交易量佔比已達 46%,預計 2035 年將突破 8 億平方公尺。都市化放緩與人口結構變遷倒逼市場轉型,房屋翻新、社區營運等衍生領域催生 5.7 兆市場規模。主要大型建商加速整合,前十大開發商市佔率預計從 21% 上升至 50%,重點佈局 15 個核心城市群。儘管短期仍面臨去庫存壓力,存量房時代正重構住宅消費邏輯,建材、家居等產業鏈迎來價值重估。

如果以每年 1% 翻新率來計算,光是中國存量房市場就能帶來源源不絕的需求,會很大程度抵銷新屋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穩定市場的新引擎。

高盛認為,未來的中國房市並不需要太過擔心,雖然新屋需求會減少,但是中古屋交易和存量房更新將會帶來穩定的市場需求。前十大開發商的市佔率將從去年的 21% 躍升至 50%,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大型開發商將貢獻 60% 左右的銷售額。

文中最後表示,對美國而言,川普雖然甚至不懂關稅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但在他看來,對全球徵收關稅是可以增加美國財政收入的,而大幅減稅也能夠透過刺激經濟來增加財政收入。至於日本,石破茂不僅得面臨寬鬆和緊縮的財政政策抉擇,還得應付不斷下跌的支持率,以及國會中高喊減稅的議員們。相較之下,高盛眼中的中國房市已進入「轉型攻關期」。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