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暴升加上美債崩跌!台灣投資人砸逾2.2兆投資狂買美債ETF 光是5月就慘虧12%

數據顯示,台灣投資人過去幾年瘋狂投入美債 ETF,注資約 730 億美元,但光是 5 月就面臨 12% 虧損,而台幣近期強勢升值加上美債下跌形成「完美風暴」,恐引發更大規模贖回潮,對市場造成進一步衝擊。
《金融時報》報導,根據《經濟學人》雜誌今年稍早發布的半年度大麥克指數,在 58 種貨幣中,台幣對美元被低估了 58.8%,是所有貨幣中被低估程度最嚴重的。這種偏離情況已持續多年,並在過去十年間達到驚人水平,但台灣投資人非但未將此視為警訊,反而在海外資產上大舉投資,天真地期望台幣貶值能夠持續。
5 月 5 日,台幣幣兌美元匯率創下 1988 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紀錄。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年度統計數據,台灣持有的美債和其他證券總額接近 8000 億美元,幾乎與台灣本身的 GDP 規模相當。
隨著台幣急升和美債大跌,不僅台灣壽險業陷入困境,大量散戶也面臨龐大損失。根據中國信託投資部門主管張勝原 (Ryan Chang) 估算,考慮到美國債券名目損失和台幣升值帶來的貨幣損失,台灣投資人本月平均已承受約 11-12% 的損失,像是規模最大、歷史悠久的元大 20 年以上美債 ETF,自 4 月初以來市值已縮水 13%。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擁有全球相對較大規模 ETF 產業地區之一。根據道富銀行數據,截至 2024 年底,台灣金融機構發行的 ETF 所管理的資金規模已達到 1960 億美元,占整體投資基金資產的比例高達 66%,在全球名列前茅。換算下來,台灣民眾平均每人持有將近 8400 美元的 ETF,其中又以債券 ETF 所占的比例最高。
2018 年,台灣政府曾試圖抑制寶島債券 (Formosa bonds) 市場,而為繞過寶島債券持有上限,當地投資業培育了「寶島 ETF」生態系統,這些在台灣本地上市的工具轉而購買美元債券。由於這些技術上被歸類為本地股票,它們避開了上限限制,但底層證券仍主要是美債。
這項策略受到台灣法人跟散戶的追捧,根據晨星數據,2019 年至今年 1 月間,台灣投資人買入 730 億美元美債 ETF,主要投向 20 年期以上美債基金以及長期公司債。截至 3 月底,全台灣固定收益 ETF 類股價值為 940 億美元。
但如今,台灣投資人已經不再熱衷於這些。晨星數據顯示,從 2 月和 3 月開始撤資共 11 億美元左右被提取,不過晨星目前僅有台灣八分之一債券 ETF 的 4 月數據,但光是這些基金就出現 11 億美元的淨流出,顯示在 5 月台幣匯率大幅波動之前,投資人已經開始在贖回,且贖回潮正在加速,4 月淨贖回 8.17 億美元,高於 3 月的 5.04 億美元和 2 月的 1.92 億美元。
儘管最近出現損失和贖回潮,台灣美債 ETF 的總資產仍是 2019 年初規模的 10 倍,意味著仍有大量資金面臨風險,任何進一步的撤退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