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潘健成:美光來追貨 群聯下世代控制IC將採4奈米

美光 (MU-US) 高層今 (20) 日至群聯 (8299-TW) 拜訪,潘健成坦言,近期控制 IC 供應吃緊,雙方此次談話主要是互相追貨,美光向群聯追控制 IC、群聯向美光追 NAND Flash,並預告下世代 PCIe Gen 7 的控制 IC 將採用 4 奈米製程,預計 2027、2028 年進入量產。
潘健成指出,美光對控制 IC 需求強勁,應用集中在 PC 領域,預計本季出貨,他也透露,自己正向美光索取料源,但也有給予價格建議,坦言若 NAND Flash 價格這麼貴,會像 2023 年樂極生悲,希望原廠的毛利率能維持在合理的 35% 左右。
針對自家控制 IC 進展,潘健成說,目前群聯最新控制 IC 採用 6 奈米製程,並進入量產,過去就曾以 12 奈米製程與同業的 6 奈米製程競爭,此次 6 奈米新品問世後,不僅電源效率高出 17%,速度也更快,也訂出下世代 PCIe Gen 7 控制晶片藍圖,預計將採用 4 奈米製程,並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測試片設計定案 (Tape out),並於 2027 至 2028 年正式量產。
他也強調,控制晶片不能僅靠硬體賺錢,群聯目前已透過自研 IP 並採用 RISC-V 架構,再向下整合到軟體與系統,從零自行打造系統,預期未來有能力整合完整 NAND Flash 系統的業者,可能僅剩群聯與華為。
此外,由於台積電 (2330-TW)(TSM-US) 現階段已在美國有先進製程產能,潘健成說,只要客戶有需求並願意支付額外費用,群聯就會配合客戶生產至台積電美國廠投片,以滿足訂單需求。
展望後市,潘健成說,AI 目前多數仍以雲端運算為主,但未來真正要落地應用,必須仰賴 AI 邊緣運算的發展,輝達 (NVDA-US) 近期已成立專責團隊,聚焦 AI 後訓練 (Post-training) 技術,即是為了加速 AI 應用從雲端走入終端場域。
群聯推出的 aiDAPTIV + 平台,就是為企業端提供在有限預算下實現 AI 推論功能的解決方案。潘健成強調,群聯雖然不是唯一供應商,但會是唯一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目前全球僅有三家 GPU 業者,而群聯已與這三家廠商的 POC 案全面接軌,累積合作案件超過 200 件。潘健成表示,雖然目前業界仍缺乏明確規格標準,但群聯已從最根本的教育面著手,從學校師資與學生端開始培養 AI 應用能力,為產業布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