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同步下調關稅提振市場信心 多元資產策略成主流配置方向

中美同步調降加徵關稅的協議在本月中落地,為全球市場注入強勁信心。中國將對美商品加徵關稅從 125% 降至 10%,美國則從 145% 降至 30%。這一消息公布後,多家國際資管機構指出,此輪關稅調整雖為「階段性緩解」,但有效舒緩了中美貿易摩擦對全球經濟的壓制,成為市場情緒修復與資產價格反彈的重要催化劑。
富達國際分析,雖為「暫時性降稅」,但整體有效關稅負擔顯著降低,有助於緩解企業經營壓力。該機構強調,中國近年已通過多元化出口市場降低對美依賴,同時保留國內刺激政策的靈活性,為應對潛在貿易摩擦提供緩衝。
但富達認為,市場也必須關注供應鏈調整的長期影響,企業必須重新規劃物流與生產鏈,亞洲資產配置者需審慎評估區域經濟結構變化。
貝萊德則提出三大啟示,一是關稅對美國經濟的負面衝擊可能侷限在供應鏈短期中斷,對全年 GDP 影響可控,二是美國最終有效關稅率可能趨向穩定,最後則是市場應聚焦政策實際效果而非口頭承諾。
貝萊德也維持對風險資產的偏好,建議投資者從上市公司財報中挖掘結構性機會。
在地緣風險與政策不確定性並存的背景下,多元資產配置成為機構共識。施羅德基金指出,投資人應避免過度集中單一資產,轉而通過分散布局降低波動風險。黃金作為傳統避險工具,近期表現尤為亮眼。
自 4 月 2 日以來,國際金價因應地緣風險飆升,但隨後因市場情緒緩解出現回吐,現貨黃金近日跌至每盎司 3150 美元附近。
與此同時,中長期債券與防禦型股票展現韌性。宏利投資認為,美國投資級債券估值過高,相較之下,企業債與中等期限債券更具配置價值,而產業選擇上,金融、醫療保健及公用事業等防禦性族群更受青睞。
新興市場方面,儘管中國股市因估值偏低與政策支持顯現機會,但整體仍維持「觀望」立場,主因貿易環境與全球需求走弱風險未消。
富達國際亞太區投資總監 Stuart Rumble 強調,儘管關稅下調短期緩解雙邊貿易下滑壓力,但長期仍需觀察政策落實細節。該機構認為,美國擴大財政刺激與中國內需政策或為股市與信貸市場提供支撐,但企業盈利韌性與宏觀數據驗證將成關鍵變數。
雖然中美關稅階段性緩和為全球資產定價提供「喘息期」,但機構普遍警示不可忽視潛在風險,像是美國大規模減稅恐加劇財政赤字,中國出口企業結匯潮恐推升人民幣匯率波動,而地緣政治局勢與貨幣政策取捨仍是主導長期走勢的核心因素。在此背景下,多元配置、攻守兼備的策略是投資人應對複雜宏觀環境的首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