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中東行只忙著做生意?陸媒:川普欲以「胡蘿蔔加大棒」重塑中東

人在中東訪問的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13 日) 在沙烏地阿拉伯對其重塑中東構想做出迄今最清晰地闡述,同時對該地區既拋出合作誘餌,又揮舞制裁大棒。這場外交攻勢涉及伊朗核談判、加薩衝突、敘利亞制裁及區域盟友關係調整等多重議題,揭露美國中東政策的矛盾與現實困境。
《新華社》報導,在伊朗問題上,川普延續「極限施壓」策略,聲稱已準備好與伊朗達成核協議,但警告若談判破裂將讓伊朗石油出口歸零。川普強調,「美國的提議不會永遠有效」,要求伊朗及時做出選擇。這一鷹派立場推動國際油價從今年低點反彈,紐約期油上漲 2.8% 至每桶 64 美元附近。
花旗分析指出,若美伊達成協議,布蘭特可能跌至每桶 50 美元,但若破裂,地緣風險溢價恐讓油價突破 70 美元。石油交易商正加碼押注布蘭特原油 95 美元的買權,反映市場對局勢不確定性的擔憂。
在加薩問題上,川普宣稱「將繼續努力結束戰爭」,但其政策與以色列有明顯裂痕。儘管以色列未列入川普此次中東行程,美方仍於 11 日繞過以方與哈馬斯達成協議,促成最後一名美以雙重國籍公民獲釋。然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明確表示,即便哈馬斯釋放人質,以軍僅會短暫開火,消滅哈馬斯的目標不變。這與川普政府推動區域穩定的表態形成微妙對立。
敘利亞議題上,川普宣布解除對敘制裁,並透露國務卿魯比歐將與敘方官員會晤。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可能跟換取敘利亞礦產開採權有關。敘利亞官方對美方決定表示歡迎,並表示將協助戰後重建。
不過,土耳其總統厄多安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的協調,暗示地區博弈仍在持續。
在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方面,川普將希望寄託於沙烏地阿拉伯加入《亞伯拉罕協議》。他坦言,自 2023 年 10 月以巴衝突升級後,沙國暫停相關談判,但堅稱「適當時機」仍可能實現沙以建交。這與川普第一個任期撮合阿聯、巴林等國與以色列建交的「成績單」形成對比,揭露地區大國博弈的複雜性。
針對葉門武裝組織,川普宣稱 6 日宣布的停火是「極成功的軍事行動」,但《紐約時報》披露,美軍在歷時一個半月的打擊中耗資巨大卻未達目標,最終因避免陷入戰爭泥潭選擇撤出。美方雖指責伊朗支持葉門武裝組織,但軍事行動未能實現「恢復紅海航運」的關鍵訴求,凸顯戰略意圖落空。
本次中東行,川普試圖平衡威懾與懷柔,既以石油製裁威脅伊朗、維持對加薩局勢的軍事支持,也透過解除敘利亞制裁釋放緩和訊號。
然而,中東盟友的謹慎態度如沙國對於跟以色列建交的遲疑、以色列對談判的抵觸、葉門武裝組織未納停火框架,均暴露美國影響力的相對衰退。當美國「胡蘿蔔加大棒」策略遭遇多方利益角力,中東棋局的走向仍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