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公布穩健第一季財報 維持全年指引但下調市場前景

丹麥貨櫃巨頭馬士基 (A.P. Moller-Maersk A/S)(快桅) 周四 (8 日) 公布 2025 年第一季的財務表現。全季營收年增 7.8%,達到 133 億美元。EBIT(息稅前利潤) 從去年同期的 1.77 億美元大幅提升至 13 億美元,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也從 15.9 億美元增至 27.1 億美元。
強勁的業績表現雖仍較前一季下滑,但基本仍符合預期,主要驅動因素是營運效率的提升以及第一季全球經濟狀況良好,並得益於海運業務的穩健獲利、物流與服務的營運改善及碼頭業務運量增加。
受川普貿易戰的影響,馬士基集團下調了對全球運輸市場的預測。馬士基在聲明中表示,由於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已下調 2025 年全球貨櫃市場運量增長預期,從先前 2 月份預期的「約 4%」 調整為 -1% 至 4%。馬士基預計自身的增長將與市場同步。
執行長 Vincent Clerc 表示,到目前為止,貿易戰「主要是美中之間的問題,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戰仍在持續」。
從各業務板塊來看:
海運 (Ocean) 獲利能力較去年同期改善,EBIT 達 7.43 億美元,歸因於運價走高及運量穩定。利用率保持在高位,成本穩定。二月份推出的全新東西向航線網路正在按計畫推進。
物流與服務 (Logistics & Services) 的 EBIT 利潤率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達到 4.1%。這得益於多項產品的貢獻以及持續關注成本與生產力。貨運管理服務營收年增 18%,主要由專案物流驅動。
碼頭 (Terminals) 表現出色,受惠於強勁的運量增長、每箱 (per move) 收入提高和倉儲收入增加。透過自動化和提升產能利用率,成本得到控制。碼頭業務的資產報酬率 (ROIC) 增至 14.5%。
馬士基指出,當前正處於日益動盪的環境中,貿易緊張升級和不確定性增加,使全球供應鏈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川普的貿易戰影響了全球運輸市場,特別是美中貿易線的運量已出現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持續近 18 個月的紅海危機 預計將持續全年,這迫使航運公司採取繞行南非的更長路線,有助於緩解產業的船舶過剩問題,進而推升貨櫃航運公司的利潤。
儘管市場前景面臨挑戰且不確定性增加,馬士基仍維持 2025 年全年財務指引不變。指引範圍包括:底層 EBITDA 預計 60-90 億美元,底層 EBIT 預計 0-30 億美元,自由現金流預計至少為負 30 億美元。公司預計 2024-2025 及 2025-2026 兩年的資本支出 (CAPEX) 保持不變,在 100-110 億美元之間。
公司財務表現對貨櫃運價、運量、燃油價格和匯率等因素高度敏感。第一季,馬士基向股東分配了 25 億美元 的現金,包括股息和股票回購。作為一家綜合物流公司,馬士基正持續投入自動化和成本管理工作,以因應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