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逆襲馬斯克!比亞迪Q1全球銷量破百萬 日賺一億人民幣 比特斯拉高逾2倍

當全球車廠仍在燃油車與電動車的轉型陣痛中掙扎,中國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交出一份堪稱「降維打擊」的成績單,今年首季全球銷量 100.08 萬輛,以單季破百萬輛的戰績碾壓傳統車廠巨頭。
比亞迪在亞太市場中攜高端品牌騰勢橫掃香港、新加坡、泰國、澳洲四大市場,香港以 0.25 萬輛銷量終結豐田、特斯拉的統治,新加坡以 0.22 萬輛蟬聯銷冠,泰國、澳洲更以 0.88 萬輛雙雙登頂。在南美洲最大市場巴西,比亞迪今年第一季狂銷 2 萬輛。
歐洲市場方面,比亞迪以「推動新能源轉型 + 高端突破」雙線推進。在義大利,比亞迪拿下今年第一季新能源銷售冠軍,旗下高端品牌騰勢上月在米蘭設計周期間官宣進軍歐洲,劍指高端市場。在南美洲最大市場巴西,比亞迪今年第一季新能源銷售突破 2 萬輛,穩居銷售冠軍。
這些成績的背後,是比亞迪涵蓋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投入,以及純電、插混車型全場景產品矩陣的強力支撐。
騰訊新聞汽車自媒體創作者「象視汽車」周四 (8) 日刊文指出,也許在某些人的眼中,比亞迪永遠不如特斯拉。當比亞迪冉冉升起,他們說特斯拉(TSLA-US) 才是領頭羊;當比亞迪銷量反超,他們又說銷量沒意義要看盈利,特斯拉賺錢能力更強,但如今比亞迪淨利不僅實現逆襲,而且還是特斯拉的三倍之多。
今年首季,比亞迪營收 1703.6 億元 (人民幣,下同),年增 36.35%,成為唯一逆勢成長的車廠,遠超上汽集團的 1408 億元,淨利更以 91.55 億元、日均淨賺 1 億元更令特斯拉相形見絀,同期特斯拉淨利僅 30 億元,不到比亞迪的三分之一。
銷量與獲利的雙重碾壓,源自於比亞迪對產業鏈的極致掌控。當特斯拉因 4680 電池產能瓶頸焦頭爛額時,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已實現全產業鏈自研自產。
當傳統車廠為晶片短缺焦灼,比亞迪的半導體事業部正為全球訂單瘋狂輸出 IGBT 晶片,這種「閉眼造車」的底氣,使其單車利潤率較特斯拉高出 2.3 個百分點,徹底打破「新能源車不賺錢」的行業魔咒。
2011 年,馬斯克曾對比亞迪嗤之以鼻:「他們的車毫無吸引力,能在中國活下來就不錯了。」這段影片去 4 年被重新翻出時,馬斯克不得不親自下場改口稱「中國車廠若無貿易壁壘,能幹掉全球大多數對手」。
特斯拉今年首季銷量 33.7 萬輛,年減 13%,營收 1400 億元,較比亞迪少近 300 億元。更致命的是,特斯拉所依賴的 FSD 自駕技術正遭遇比亞迪的強勢反撲,後者斥資千億研發的 DiPilot 系統,已實現高速 NOA 功能涵蓋率 98%,直逼特斯拉技術護城河。
但在市值表現上,特斯拉 9027 億美元的市值仍是比亞迪 1513 億美元的 6 倍,其品牌溢價與 FSD 技術障礙短期內難以撼動。
當「特斯拉神話」遭遇中國智造的實質挑戰,這場競爭已超越企業層面,演變為新舊工業體系的對決,而這場博弈的最大贏家或許是迎來更便宜電動車、更快落地的自駕紀錄及被徹底改寫產業規則的全球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