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田玉:台灣可助美重建半導體生態 引爆AI革命

日月光投控 (3711-TW)(ASX-US) 營運長吳田玉今 (30) 日出席「川普上任百日:從華府看印太戰略」論壇,會中表示,台灣可幫助美國重建半導體製造生態系,符合美國總統川普的計劃,同時美國也可借助台灣的力量,加速 AI 應用落地,進而拉大與其他國家的距離,持續引領 AI 往前推進,將帶來超過數千億美元的效益。
吳田玉表示,高科技與半導體是總統川普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而高科技與半導體恰巧是台灣的關鍵產業,台灣產業也非常認真看待,並提出相當認真且有建設性的提案。
吳田玉說,儘管他無法代表台積電發言,但台積電目前已經向美國政府提出一份非常認真而具意義的提案,內容包含先前承諾的 650 億美元外,還有新承諾的 1000 億美元,還有像蘋果 (AAPL-US)、輝達 (NVDA-US) 等公司的投資,儘管金額尚未明確但也相當可觀。
吳田玉從兩層面來看,一是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實力相當強,從產品設計、市場、創新到供應鏈的整體運作,美國在全球價產值中佔據大多數份額,美國過去三、四十年以來衰退的,只有半導體的製造環節。
他分析,美國對製造業的掌控逐漸下降,這並非偶然,而是一種計劃性的宏觀結果,各國透過將特定部分外包,逐步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取得利潤,這並非出於恐懼,而是出於貪婪,因為大家不需要額外誘因就搶著加入。這是一個長期的政策縮影。
從台灣角度出發,台灣也花時間去重建這四十年來逐步從美國流失的產業鏈,這是長期問題,無法一蹴可幾,也許不用 40 年,但可能需要 5 年、10 年,去重建基礎建設、增加勞動力、培養年輕人等。
吳田玉也從另一層面來看台灣價值所在。認為市場經常在討論「投資多少? 承諾多少?」,卻忽略「做這件事或不做這件事的潛在利益與損失」。
吳田玉舉例,以美國經濟約 30 兆美元推算,AI 在未來十年預估能透過自動化、大數據、小數據、本地數據等方式,提升 10% 至 30% 的效率。光是 10% 就等於每年節省 3 兆美元。不只如此,這還會擴大美國與歐洲、中國等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美國目前在 AI 幾乎每個領域都領先,唯獨半導體製造除外。
所以如果總統川普願意從長遠的角度思考,其實可以大幅度釋放台灣的潛能,可以更快生產 AI,幫助美國的 AI 基礎設施、自動化工廠、自駕車、人形機器人、工業與醫療機器人等更快落地,這樣的差異價值與競爭力,遠遠超過 100 或 2000 億美元的投資。
不過,面對重建生態系,吳田玉坦言,美國產業 40 年來沒碰半導體製造,必須面對這個初始條件與挑戰,而台灣在 AI 製造上已經領先,這是可以衝刺的方向,產業界可以選擇快或慢,但現在選擇主導權掌握在美國手上,看是要選擇胡蘿蔔或棍子、長期或短期、有形或無形利益,但最終認為台灣在有形與無形層面,都能做出巨大貢獻。